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②。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③,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④。

注释

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安,安定;持,保持;兆,苗头;泮,判,分的意思;微,细微;散,打散。王雱说:“救于已然之始,所谓治之于未乱。”

②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无论是合抱之木还是九层之台更或是千里之行,都需从小开始,圣人为小不为大,执小不执大。一旦为大,必逆转为小,一旦执大,必逆转为小。

③慎终如始:认真对待终点如同对待开始一样,很有些不忘初心的意思。

④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欲大家都不欲的,学大家都不学的。陈景元说,难得之货是世俗想要的,但圣人不想要,圣人想要的是清净节俭。世俗以不学为过,圣人则以不学为真学,这学,即无为之学。

译文

局面安稳时保持起来容易,事变未露头时图谋起来也容易,事物还在脆弱时容易破开,事物还在细微时容易被打散。要在事情未发生前有所准备,要在祸乱未出现时将其扼杀。粗大的树木从萌芽生长而成;九层的高台从一筐土开始建起;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开始走出的。妄为就会败事,执意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妄为就不会败事,不执意就不会丧失。大多数人做事,经常在事情即将成功时而失败。只要能认真面对事情的终结如同面对开始时那样,坚持到底就不会失败。所以圣人求别人不想求的,对珍贵的物质不屑一顾;学人所不愿意学的,一反众人的过失,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

度阴山曰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上是无为,台下是有为。

对中医稍有了解的人,一定知道扁鹊和魏文侯的那场谈话。魏文侯问扁鹊:“你们三兄弟都学医,医术排名如何?”扁鹊回答:“大哥医术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魏文侯大为疑惑:“但世人都知道你,却不知道你大哥、二哥啊?”

扁鹊笑道:“我大哥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之前,由于人不知他事先已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我二哥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乡里。而我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场面极具震撼效果,所以大家都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因此名气比我两个哥哥大得多。”

这就是扁鹊三兄弟的故事,后人从此故事中衍生出了中医最伟大之处:治未病(治疗还没有发生的疾病)。

老子说,圣人之所以籍籍无名,很多人都不知道他的存在,就因为圣人都属于扁鹊大哥那类人,这类人用“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无为手段治理天下。由此可知,无为不是没有动作,而是其动作不在我们视线范围内。无为者的动作非常超前,常常在问题未发生或即将发生时将其“偷偷摸摸”解决。在这种时候,是解决问题最省力的时候。

扁鹊的大哥就是这种人,扁鹊说他的大哥二哥虽然医术比他高明,但名气却不如他,这恰好符合老子的圣人特质:低调,不被世人所知,但高深莫测。之所以高深莫测,是因为他永远都走在问题的前面,在人不易察觉,根本不会关注的情况下,将问题毫不费力地解决。

明王朝后期,北方有两位边将,一个是李成梁,另一个则是在浙江剿灭倭寇的大名鼎鼎的戚继光。二人的任务都是在北方防御草原部落,但功绩截然不同。李成梁每年都会和草原部落发生多起军事冲突,胜多败少,引人注目,而戚继光很少有战绩。朝廷认为,李成梁是一代名将,国家栋梁,至于戚继光嘛,应该是个福将,因为草原部落很少进攻他的卫戍区。

事实真如此吗?当然不是,草原部落不找戚继光的麻烦,是因为找不到,戚继光早把防御做得无懈可击。正因为有所准备,所以很少发生战事。反观李成梁,似乎故意不修边防,常常引草原部落攻击。尤其喜欢把小问题姑息成大问题,然后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使人看到他的战绩。

戚继光的动作不在正常人视线范围内,李成梁恰好相反。戚继光的行为是无为,在问题未发生时解决问题,最省力。而李成梁的行为是有为,只有当问题大到一定程度时才出手解决,此时用力最多,效果最差,但在平庸的人看来,李成梁比戚继光要厉害百倍。

后来的努尔哈赤崛起,李成梁的有为行径起到了关键作用。

老子“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圣人,正是扁鹊大哥、二哥和戚继光这样的人,他们是先知者,也是先行者,更是隐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