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梁自领军进入彭城以后,立刻张榜安民,敕令义军秋毫无犯。已被拘押数天的秦嘉,被项羽押解到项梁面前。秦嘉竟然昂首挺胸,立而不跪,且大骂项梁斩杀楚王景驹是不忠不义。惹得项梁大怒,叱问:“张楚陈胜王尸骨未寒,你便自立新王是何居心?阻拦反暴抗秦,为张楚陈胜王复仇的义军北伐,是何道理?”

项梁见秦嘉被问得张口结舌,答不上来,便当着朝堂上的众人,朗声指责秦嘉说:“此人实乃不忠不义之人,我今天要问问他,尔是服还是不服?”

这不知死活的秦嘉,竟然高喊:“我仍不服不降!看你能奈我如何?”此言一出,朝堂上的众将领,竟然异口同声喝道:“叛贼该杀!”项梁听言,便随即下令,将其枭首示众。

不一刻,两个刽子手便上堂来回复道:“叛贼已就地正法!”

此刻,被五花大绑站于一侧的秦嘉军中朱鸡石、余樊君二将表示愿意投顺归降。项梁颔首允诺,立刻命人给予松绑。待二人跪于堂下后,项梁当即命二人暂领校尉之职,留军中听用。并将秦嘉军中其他降卒,按照所余人数,分编于楚军各部,分别调用。

分派完毕,项梁见秦嘉已亡,其军已土崩瓦解,不由心中万分欢喜,其侄儿项羽返乡探亲归来,顺便活捉了叛将秦嘉,立了头功,更是喜不自胜。待上柱国中军帐里诸事料理完毕,项梁才与虞姬、虞子期、虞梅等人相见。席间,项梁见虞姬回家一趟,更加出落得如花似玉、国色天香,心中暗自替侄儿高兴。虞子期、虞姬、虞梅兄妹则执晚辈之礼拜见项梁,并纷纷敬酒祝贺项家军初战告捷。项梁吩咐手下给各个营帐中均排上宴席,他要款待大战秦嘉的各位将领和军士,并去各个营帐一一敬酒。当然,贤侄项羽,这个第一功臣,也随叔父一同前往,向众将和众军士一齐道贺。

当项梁、项羽重回中军帐时,酒喝了有七八分,于微醺朦胧之间,看见席间的虞家兄妹,也都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项羽便借着酒兴说:“若问我,如何轻舒猿臂,擒得秦嘉?需得听我的乌骓神驹开言!”项梁常闻项羽的乌骓马如何了得,又见此战中的神勇,当下便见马心切,即命项羽让侍卫将宝马牵入大帐,他要近观一二。

很快,“乌骓马”便被牵入大帐,众人细观之下,只见此马浑身上下是乌青炭黑,油亮如墨,竟无半根杂毛,而四个蹄子却如雪一般白,高逾八尺,长逾一丈,比在“九连山”初见时,更有风采。众人看后,不由喝起彩来,更是“啧啧”称羡。那神驹见众人既观瞻又喝彩,似乎是得意非凡,竟摇头摆尾,甩鬃抖毛,摆起了威风,接着又长嘶一声,犹如苍龙出海,虎啸山林,其声震数里之外。众人听了不由鼓掌称赞!

当下,项梁见了,连连称道:“贤侄龙驹,果然配得‘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美名。神载,妙载!”项羽见叔父盛言相夸,当下便不客气地说:“小侄恳请叔父,再赐墨宝:力拔山兮气盖世!”项梁见侄子真心所请,便略作沉吟道:“取文房四宝来!”

项梁举杯一饮而尽。而后提笔于竹简上一挥而就。项羽接过看时,竟然是“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八个篆字。于是说:“叔父酒醉矣,侄儿所求为‘力拔山兮气盖世’七个字,而叔父却题了八字。”项梁突然收住了笑,严肃道:“此乃‘七下八上’也,贤侄需谨记:秦嘉不过一叛将耳,报仇雪恨,亡秦复楚方为大义!

贤侄纵有拔山、盖世之功力,当力挽狂澜于大义!”项羽听闻,方知叔父的真意,不禁面露愧色,当面拜谢!前来凑热闹的众位将领,见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八字,心中也欢喜,连声高呼:“彩!彩!”并频频举杯,预祝“亡秦复楚”大业早日成功。

此后,“亡秦!复楚!”的铿锵之音,参差错落于席间的筹光交错声中,频频不息。

项梁大战秦嘉军后,正式踏上了“亡秦”的艰难旅程。一日,项梁率领楚军正在淮阴彭城一带,寻找战机,钟离昧领着一位故旧,前来拜谒。项梁见此人身材矮小,相貌平庸,似有猥琐之容,心中顿觉不爽。项梁为试其才学,有意叩问:“当今天下大乱,先生有何赐教?”此人却说:“乱在外而忍在心,励精图治,蓄势待发者,终成大事。”

项梁再细观之,觉得此人不过是个“忍者”,并无过人之处,然而,却碍于钟离昧的面子,只得将其暂留于军中任郎官,并不打算大用。所谓郎官,不过是为主将站岗放哨,勤务打杂样样干的下级军官而已。殊不知,钟离昧此番推荐的人,是淮阴人韩信,一个其貌不扬却心怀韬略的将才。

这一天,项梁见秦嘉军已灭,则必须迅速转移主战场,以对付秦军,于是聚众将于中军帐中再次商议。项梁没有料到的是,刚来军中不久的吕臣首先示意,有话要讲。项梁知道吕臣之父乃陈胜旧将吕青,陈胜败亡后,吕臣领父命转投于项梁麾下,于是对他说:“尽管直言,但说无妨。”

吕臣便说:“前日我军全歼秦嘉大军,令陈胜王在天之灵深感慰藉,然未必浅尝辄止,亦趁我军士气旺盛之际,携新胜之威,再向秦军发起进攻,早日了却陈胜王未尽之反秦复楚宏愿!”

项梁觉得吕臣说出了自己心中所愿,便颔首道:“我也正有此意。将军前时曾领军于北方攻城略地,且亦熟悉此地。既是如此,请问,以当下的情势,攻取何处,方为我军之上策?”

吕臣胸有成竹地答道:“今陈胜王新殁,陈县被围,危在旦夕。如欲解除陈县之困,需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先攻取襄城,以威慑围陈之秦军。请上柱国即派得力大将,领精兵数千,力攻襄城,再回军陈地,趁秦军不备而取之。”项梁回头征求众将的意见,众人合计商议一番,一致同意。项羽遂令项羽为前军主将,季布、龙且为副将,领本部八千项家军,径往襄城而去。

项梁兵出江东之时项羽年方二十四岁,正可谓意气风发,英气逼人。项家军北上以后,项羽披坚执锐,身先士卒,一路斩关夺隘,势若猛虎,其部属皆亲眼所见,故甚为服膺,而且将项羽的威名口口相传至军营之外。然襄城县令高句对闻言,却不肯相信,听到密探来报,项羽领军前来,不但不肯降服,而且即刻派出部将邢常,引精兵五千,出城迎战。

两军于城下布阵完毕,自是良将先出,项羽骑乌骓马,手持天龙破城戟,指着对面的邢常,大声呵斥道:“吾辈即出,暴秦亡而楚复兴,指日可待,尔等何不早早弃暗投明,以共筑王侯大业!”

邢常少不更事,不知对方来将即是项羽,还以马鞭指着项羽高声叫骂:“你等乱世贼子,怎敢背叛朝廷,还不快快下马投降,免得成我刀下之鬼!”

项羽听其言,自是怒不可遏,策马挺戟,便如疾风般向邢常杀来。邢常也举刀相迎,不承想,项羽猛然间大喝一声,其声如霹雳,雷霆万钧而下,邢常被惊住,稍一愣神,便被项羽趁机一戟,刺得满面开花,坠于马下。

项家军见主将项羽得胜,便一齐呐喊着直扑敌阵,敌军顿时大乱,军卒丢盔弃甲四散奔逃。

项羽策动乌骓马,东驰西**,如入无人之境。这一战,项羽率军直杀得敌人五千兵马片甲不留,死伤无数。

襄城县令高句在城头上看见将军邢常满脸是血,倒栽于马下,而所领五千士卒无一人回城,方知项羽如此神勇,于是心下万分忌惮,传令下属:坚守待援!因此,不管项家军在城下如何百般侮骂,紧闭城门,决不出战。

一连过去数日,项羽见高句闭门不出,心知秦军怯阵。但考虑到,楚军若是久攻不下,难免带来后患,心中万分着急。

恰在这时,季布向项羽献计道:“我军初到,可再乘新胜之锐,奋兵攻城。只要攻势锐猛,岂有不下之理!”项羽点头称是。

翌日,项羽、季布又率军猛攻,不承想,攻越猛,守越厉。

城上矢石如雨纷下,一直攻了半日,竟无一兵一卒得以登城。项羽只得传令收兵,回营清点人数,死伤竟数百。项羽见此,不由愤怒地说:“我项家军所到之处,秦朝官兵无不望风归降,独这小小襄城据守不降。待我攻下此城,定亲剐其县令,祭奠我拼死的军士!”

季布见项羽怒急,再献一计,说:“襄城是陈县的门户,城池坚固,易守难攻。俗话讲: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急攻恐难奏效,若硬要强攻,徒损人马,也无益。末将建议,可用围魏救赵之计,切断城中粮食饮水,围而不打,大军转攻他城,待襄城内百姓闹起饥荒,其守卒士气自然疲惫怠惰,我军再乘势攻城,则襄城不攻自破矣。”项羽听后怒气方息,让季布依计而行。

翌日,项羽亲率大军,将襄城围得密不透风,并断其水粮。

另暗派季布领部分军卒,前往他处攻城夺隘。

仅过半月,襄城县令高句已闻城中粮少告罄,百姓恐慌不安,难以支撑,只得悄悄打开城门,放军民出城寻觅食物。项羽得报,心生一计,遂令龙且带数十精兵乔装打扮,扮为百姓,混入襄城。

当日午夜时分,暗混进城内的项家军,乘守城卫士不备时,杀死守城卫士,占领襄城南门。项羽见龙且等人在城南得手,打开了城门,便率大军冲入城中,沿着襄城老街,一路杀至县衙,斩杀县令及部将,旋即将整座城池攻陷。项羽入城后,将城中俘虏的秦军和部分青壮居民,驱至东门外,欲行刑惩戒。此时,围观的襄城居民,无论男女老幼,皆哭爹喊娘,哭声震天动地,执法的楚军士卒见了,也不忍下手。

恰好,季布率军围攻他城得手,领军归来,见项羽为攻城拼死的将士复仇,要斩杀部分降卒和青壮居民,便劝谏说:“城中百姓顽抗也是县令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城中居民见将军入城,是希望从此罢战而太平度日。今天,将军若斩杀了无辜民众,便违背了将军抗暴反秦,给楚人带来安宁的初衷。在下以为将军的做法不可取。”季布曾在会稽郡府任副将数年,对为政安民之道,深感重要。

项羽回说:“秦军闻我前来,无不归降,只有襄城人等敢逆势而行,负隅顽抗,使我损失众多兵将,耗费如许时日。若不‘杀鸡儆猴’,其他各处秦军必会学习效仿,则我军何日才能完成反秦复楚之大业乎?威不立,庶不服;庶不服,事不成。则暴秦何日可灭?”季布见劝阻项羽无果,知多谏无益,只好沮丧地离开了。然而,他却没有料到,自己所言“违背了将军抗暴反秦,给楚人带来安宁的初衷”,让项羽心有所动,三思之下,幡然悔悟,突然对不忍下手的行刑军士喝令道:“叔父常嘱我‘不战以屈人之兵’,攻心为上。众军士皆住手吧!我项家军素为仁义之师,伐秦抗暴,是要还百姓一个安宁的天下。其县令负隅顽抗,罪该万死!百姓被逼抵抗,出于无奈,一律开释以还!”

项羽开释襄城百姓以后,虽无残暴之威名远播,却因仁义之师被人称道。传至周围郡县,百姓闻之口口相传,拍手称快。秦府各县令闻之,反而心惊胆寒,遂不敢与之为敌,先后致书项梁处,表达了愿意归降的意愿。项羽闻得有如此效果,心中更是感佩叔父教诲,甚至为自己的开悟而得意。这日,听闻叔父项梁已领兵进入彭城,便令快马将襄城大捷的奏报传达。

虞姬自随军后,每日清晨总是早早起床,习惯到营外不远处一条小河旁梳洗。在家乡多年,无论春夏秋冬,虞姬均喜欢在玉鸡沟旁洗漱,并呼吸新鲜空气,最是喜爱那自然流淌的清清溪水。

这个月,项羽出征伐襄城,攻城遇阻,让虞姬心中好不惦记,派随从三番五次地打探夫君那边的消息,常常茶饭不思、坐卧不宁。那天,虞姬在河边洗漱完毕,见时辰已近早餐时分,便往叔叔项梁处探询。进得中军大帐时,项梁刚刚接到项羽遣使送来的捷报。项梁展阅过后,心中不由大喜。刚要将好消息告诉虞姬,项伯这时也走了进来。于是三人同时得知了襄城方面的战况,见项羽已经攻取了襄城,无比欢喜和兴奋,又见项羽此次阻止了杀戮无辜百姓,更觉欣慰。项伯、项梁二兄弟细看项羽在奏报末尾的自谦之词:若非季布的劝阻,侄儿差点犯下滥杀无辜之罪,理当受罚,自愿请命。才知道项羽此次伐襄有功也有过。于是,毫不相瞒地告诉了前来打探夫君消息的虞姬。

虞姬见两位长辈如此坦诚相待,随即再施请安之礼,算是为夫君之过而致歉。项梁当即说道:“玉儿且放心,羽儿襄城大捷在前,捷报上说得清清楚楚。至于过错,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孰能无过?羽儿已有悔意,反倒令人欣慰。”虞姬听后,方才放下心来,又闻得夫君取得襄城实乃不易,心中一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项伯以长辈的口气,叮嘱虞姬说:“羽儿打仗勇猛无比,虽然取得襄城大捷,然其年轻好胜,性情又过于急躁,不计死伤硬打猛攻,差点因杀气过重而酿祸;加之差点滥杀无辜,故我已建议二哥,不宜再委重任,莫如暂将其招至身边休整,严加约束。”

虞姬听得伯父之言,心中自是坦然,想道,如按项伯所言,将夫君调回身边休整,严加约束,倒省却了自己担惊受怕。于是便充满感激地对两位长辈道:“两位长辈说得极是,晚辈这里代夫君向长辈请罪,有劳两位长辈烦忧。还望两位长辈以后对他严加管束。待夫君回来,我也会劝他切莫再行此荒唐之事,以便取信于军民。”项梁闻言,点头深表赞许,当即遣使前往项羽军中,命其速归彭城。

军中信使方才离开,这里探马又来奏报:秦朝大将军章邯,已率四十万大军来犯彭城,其先行官司马仁已经率领前锋军抵达了砀郡。项梁接报,匆匆阅过,马上于行军地图上测出砀郡到彭城的距离。真是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原来这距离竟是如此之近,不日便可抵达。此军情实在重大,非同小可,十万火急。

项梁急召众将前来商议。虞姬见两位长辈有军机要商议,赶忙向二位长辈施礼告退。

众将闻知章邯率军前来,即将兵临城下,无不跃跃欲试,连余樊君、朱鸡石二位校尉,也愿意戴罪立功,主动向项梁请缨说:“我二人自归将军麾下,至今还没有立下寸功。今章邯率军既来,我二人愿领本部人马前往,与他会上一会。”项梁闻听欢喜,命令余樊君、朱鸡石二尉,立刻带领本部人马出城,前往砀郡迎战司马仁部。

其时,章邯所率秦军乘新胜之威,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不日便进驻于雍丘城,尽取雍丘屯粮,补充军中所需;又得库存兵器,装备军队,排兵布阵,操练整训,军队士气更加旺盛。

这一日,章邯在中军大帐借酒去乏。忽然,军探来报:部将司马仁在砀郡被项梁部将余樊君、朱鸡石杀得大败而回。心中甚是疑惑,难道两个小小校尉,将功赎罪心切,拼死力战?章邯虽嗜酒却从不误事。与其他嗜酒者醉后犯糊涂不同,他只要几杯酒下肚,血管必然扩张,脑供血随之改善,思考问题更加审慎。他沉思良久后决定,既然一时不知项梁军之深浅,故暂时不要轻举妄动。于是,一连数日未发任何指令,只是静观其变。

原来,余樊君、朱鸡石二尉,领军抵达砀郡后,求胜心切,不待扎营,便立即引军于城下挑战,并传令众军士,冲入城中就餐过夜。不料天遂人愿,那城中的司马仁,正有鄙视两个败军之将的轻蔑之心,就命令部将大开城门,一气杀出,要拿两个败军之将的首级来祭奠亡灵。于是“哀兵”向里,“骄兵”向外,迎头相撞于砀郡城下。秦将先行官司马仁,与余樊君、朱鸡石捉对厮杀,一把刀战两杆枪,一人战一双。一阵厮杀过后,竟然不分胜负。司马仁不由扬扬得意,大刀上下翻飞,如同雏鹰捕食时煽动的翅膀,频率越来越快,逼得余、朱二尉收枪疾走。此刻得意的司马仁完全忘记了回马枪的厉害,眼看两个败军之将,即将成为自己刀下之鬼,瞬间,司马仁忽觉肋下生风,紧接着便一阵发凉,锐利的刺痛让他来不及高喊一声,已经翻身落马,旋即身亡。

急于将功赎罪的“哀兵”之师,果然战斗力非比从前,余、朱二尉二马当先,士卒奋勇向前,司马仁部属更是难以抵挡,纷纷丢盔弃甲而逃。余樊君、朱鸡石便领军冲进了城池。

翌日,占得城池的余樊君、朱鸡石已经吃饱睡足,便按计划率部出砀郡继续向栗县进发。

数日过后,章邯派出去的军探,回来向其奏报:“项梁之军,起兵江南会稽,经略夺城至此,眼下已斩杀秦嘉、景驹,收其降卒后,大军正向秦军所占雍丘靠近。”章邯知来者不善,项梁大军正是为迎击秦军而来,避无可避也。于是,随即拔寨启程,率领秦军一直往栗县进发,途中正遇项梁部将余樊君、朱鸡石二校尉,引军迎面赶到。章邯当下命令中军稳住,后军左右分开,从其后两翼包抄楚军。余樊君、朱鸡石不知是计,只知新胜了司马仁一部,秦军似乎不堪一击,此刻又见章邯大军踌躇不前,以为又是怯阵畏战,于是便下令全军向前进攻。

稍后,章邯估计秦军对楚军包围业已完成,逐下令向前迎击。

当下,秦军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余樊君、朱鸡石见秦军忽然变得人多势众,且三面围攻而来,有点手足无措,急切间根本抵挡不住,只得引军向后退却。败退途中,余樊君被章邯部属弓弩手射杀;章邯见楚军主将已死,便令击鼓,率部乘胜挥军掩杀,一时便大获全胜,只放朱鸡石一人逃逸而去。

这日,项梁正在军帐中与众人议事,忽军士来报:“余樊君、朱鸡石二将在砀郡胜了秦将司马仁,便滋生了骄傲之心,当遇章邯军时,轻敌盲动,被其击破,全军覆没,独朱鸡石逃得性命回营。”项梁闻报大惊,急与众将商议对策。

召平道:“我初在咸阳时,也听说过章邯的名字。此人早年随名将蒙恬追击匈奴,多次立下战功,称得上秦军的一名骁将。

听说章邯文武双全,不仅是行军打仗,还通晓兵法,颇有点来历。

周文、宋留两路大军,分兵出击关中时,周文大军一时突破函谷关,已然兵至戏下,眼见伐秦之事将成,但遇上章邯率领的刑徒之军,立刻一败涂地,足见其勇猛异常。依照我的看法,此人万万不可小觑,宜谨慎应对,方为主策。为今之计,将军须亲自率领大军拒敌,才可以对付章邯之军。”

召平话音刚落,帐下英布愤然而起,说:“召公此言难道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乎?人们都怕章邯,甚至谈虎色变,我英布却不服气,敢与他在阵前一决高下!在下不才,愿领军五千为先锋,前往迎敌,誓斩章邯,不日便将其首级献于帐下。”

召平见英布虽言语铿锵,然轻敌之意却暴露无遗,且急欲出战,一决高低,便继续耐心地劝说道:“我听说章邯文武双全,并非耳听为虚;那秦二世当朝后,重修阿房宫,普天之下,征丁征粮,弄得民不聊生;严刑酷律,至狱中刑徒人满为患。我曾见他堂前直言规劝,其诤诤之言,既有国士之风,又非一般秦将可比。自此,我便毅然决然引陈胜王下广陵,虽一时难取,却也震慑秦廷。此次,章邯亲率刑徒之军,让陈胜王将士吃了不少苦头,故我军绝不可小觑。”

英布不以为然地说:“英某不才,愿立下军令状,领军出战。

如不能胜得章邯,甘愿受罚!”

项梁听了英布的豪言,甚感欣慰,便夸赞道:“我楚军的众将,若都像英君这样无所畏惧,则秦兵刑徒之师又有何惧之,灭秦复楚之日不远矣!”

召平还是不放心,对项梁再强调说:“上柱国虽说得极好,但众将领还是不要轻敌,谨慎小心为要!”项梁于是按召平之意,布置了进退有据的谋略,才令英布率领铁骑五千,作为先锋,迎战章邯。

英布领军刚走不一会儿,即有小校来报:项羽率军从襄城得胜而归。项梁闻报甚是欢喜,脱口而出道:“子羽此番回来,则章邯的刑徒军不足惧也。”随即,项梁再发指令,命令项羽率得胜班师回朝之大军,再接再厉,迅疾往接英布的五千铁骑,共同去往栗县,力战章邯。

二 十 一 、 击 破 秦 军“『 虎 狼 师”』话说这章邯,刚灭了楚军余樊君、朱鸡石二将所率之部,唯一放走了朱鸡石一人逃逸,自是有意而为之。章邯让其报信于项梁,正是希望项梁亲率大军而来,他便可以逸待劳,围而歼之。

所以,章邯自取胜后,领军并不疾行,而是走走停停,休闲放松得很。这一日,早餐过后不多时,忽见远处风尘滚滚,一面“英”

字战旗当先,迎风飘扬,颇为亮眼。章邯一面令部队摆开阵势,一面手搭凉棚眺望,急问左右:“何人识得,来者为哪路人马?”

有一名专领斥候(侦察兵)的校尉答道:“此乃叛贼项梁帐下猛将英布领军而来!”

英布率军疾驰而来,不一会儿工夫,已经挡在了章邯大军的面前。章邯再看,为首的那员虎将英布,手持一柄开山大斧,面目狰狞,显出十二分的威严,令所见之人无不为之胆寒。于是暗想,如果轻易安排副将与其单挑,怕是凶多吉少,不如换个“以众击寡”的战术。于是,立刻挥动令旗,命令前军士卒整体出击,向前迎战。英布一看,毫不惧怕,抖抖缰绳,两腿一夹,便一马当先,冲入秦阵,挥动大斧左劈右砍,瞬间杀出一条血路,引导五千铁骑鱼贯而入,由是楚、秦两军便杀作一团。

就在两军血肉相搏,刀枪相交,难分难解之际,东面忽然又杀来一支大军。英布一看,乃是项羽前来支援,不觉精神倍增;章邯正率秦军围住英布所引铁骑,与之厮杀得昏天黑地,不承想,又见一彪人马似天神般如风杀到,从外围将秦军反包围,使其两面受敌,首尾难顾。急问左右,来者又是何将。一小校答曰:“威武将军项羽是也!”此名,章邯是如雷贯耳,情知更不能敌,遂令鸣金收兵,败退而走。项羽、英布二将见章邯领秦军败退而去,急令军士趁胜而追。这一仗,秦军虽众,却抵挡不住楚军内外夹击,被击溃,死伤无数,乘势追击的楚军差点冲进秦军大营。

章邯率领残兵败将退回大营,赶紧命令紧闭营门,而后令弓弩手拼命放箭,这才止住了楚军的冲击。然而,尚未来得及喘口气,章邯便接到了三川郡郡守李由送来的急报:魏相国周市领军数万奔袭三川,请求支援。章邯知三川情况紧急,遂命令连夜拔寨启程,率领秦军赶往雍丘援救李由。

翌日,英布再至秦军营寨挑战,却见秦营已空无一人,便知章邯因败怯阵,领军往西遁去。于是回营向项梁禀报,两人商议后,英布整顿兵马,离开栗县。项梁则率领楚军全部人马退回彭城,卸甲休整。

众将见秦军被项羽、英布击退, 章邯所率刑徒“ 虎狼之师”“所向无敌”的神话业已告破,无不欢欣鼓舞。但召平冷静地对项梁说:“章邯虽然领军退却,但其依旧拥有大军几十万,势大于我。我军孤军深入,西征怕是独木难支,一时恐难成事。

不如趁秦军兵败之际,广发矫诏,聚合天下豪杰,共举大义,共商大计,共谋伐秦,方可成就大事。”项梁颔首允诺,当下便派遣各路使者,前往旧楚属下各郡县分发诏令,约定数日后于薛县会合。使者去后,项梁便留项羽暂守彭城,自己则率领一众文武良臣先往薛县准备和等候。

此时,丰沛人刘邦正率军驻扎在沛地,因距离彭城最近,所以最先得到项梁的矫诏。刘邦排行老三,又名刘季。去年与数十人逃往芒砀山中,当起了“山大王”,感到颇为憋屈,恰闻陈胜举义反秦的消息,不由茅塞顿开,随即也从山下唤来一帮旧日的结拜兄弟,招兵买马,竖起举义大旗,以响应陈胜。接着,便一举攻取了丰邑、沛县等地。此后,刘邦领兵欲往芒砀附近的几座县城征剿,便将丰邑暂时交于同乡雍齿把守。不承想,雍齿却趁刘邦领军外出征剿之机,为了自己升官发财,将丰邑献给了魏相周市,刘季安置在丰邑的家小,也因此而失散。后来,雍齿胁迫沛城部分军士和百姓随自己归降了魏,由此,使刘邦留守于沛城而不愿跟随雍齿的兵马几乎遣散殆尽。刘邦闻讯后急忙赶回,发现除被雍齿带走的,身边只剩下数百人,同雍齿抗争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就近往投秦嘉,以图东山再起。

行至途中,刘季与张良相遇。张良自陈胜、吴广起义后,便倾尽所有资财,在下邳征集了死士一百多。当时,听说秦嘉领军占了留县,并在县中立景驹为楚王。张良不明所以,只是顺道前往,不承想,却于途中与刘邦不期而遇。

两人相遇后,刘邦便将项梁遣使传来的矫诏文书给张良看。

两人都觉得自己兵少势弱,项梁势大,且手下兵多将众,所以,一番计议之后,便决定投奔项梁。于是,刘邦与张良便带领着手下数百兵卒,一直往薛县投奔而来。

项梁领着大军刚刚来到薛县,便听说泗上亭长沛公刘季接到传书,已经先期到达,住在城外客栈中,于是,立即亲自出城相迎。项梁见沛公年约五旬,眉宇间印堂红亮,透出逼人的英气,于是敬重有加。礼毕,即亲执其手,同乘一车入城。

刘邦是陶唐氏后裔刘累的后裔,其曾祖丰公刘清,于秦灭魏前,由魏地迁入沛县丰乡西北十余里的金刘寨。刘邦祖父刘仁,因多有行侠仗义之举,被乡里尊称为“仁公”。刘邦之父名曰执嘉,为人宽厚,乐于助人,故乡里人又尊称其为刘宽,年长后,又称其为刘太公。刘宽之父去世没多久,刘家就由金刘寨迁往中阳里,刘邦即出生于此。

刘邦出生之时,上面已有两个哥哥,分别叫刘伯、刘仲,刘邦排行第三,又是老小,取名刘邦,字季。刘邦出生颇有传奇色彩,丰邑乡人传说,有一次,其父刘宽到丰北大泽岸畔家田中耕作,其母刘媪前往田中为丈夫送饭。刘媪姓王,名叫含始,美丽可人,又忠厚善良,性情贤淑,故颇得乡里人好评。王含始为丈夫送饭后回家途中,于一座桥上休息时,举目四望,遥见大泽一望无际,水天相连,烟波浩渺,泡河从丰城西北蜿蜒东去,待流至丰城东北后又转向东南,宛似一条巨龙。

正当王含始在桥上欣赏美景时,忽然狂风大作,直刮得天昏地暗,飞沙走石。接着,雷电交加,乌云滚滚。她见雷雨将要铺天盖地而来,只得到桥下暂避。恍惚间,猛见一道闪电从天而降,直击桥旁的大柳树,将之一劈为二。王含始被惊得晕了过去。是时,刘宽见天气陡变,也就扛着家什急忙往回家赶,待走到离桥还有半里路时,只见桥上浓雾沉沉,电闪雷鸣,倾盆大雨直泄下来,两道闪电犹如金龙在桥上一滚而过。过了一会儿,云开雾散,刘宽走到桥上,忽见桥下有一妇人躺在那儿,那妇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妻子,便慌忙下桥将她扶起,稍后即与妻子一道赶回家中。路上,王含始向丈夫讲述了自己刚才的遭遇,回家之后,王含始便怀了孕。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翌年初夏,王含始便顺产一子。刘宽见新生儿子面目清秀,眉骨挺耸,天庭饱满,长颈隆鼻,左股上还长了一串黝黑发光的胎记,心下甚以为奇,回想妻子早些时候在桥上对自己所讲之言,心想,此儿身上的胎记,莫非是那“金龙”所留,难道将来能成就一番事业?思量及此,当下就为儿子取名为邦,乃是取“邦国有成”之意。又因刘邦出生前,前面已有两个哥哥,故刘邦也叫刘季。

项梁曾听坊间传说,刘邦相貌奇特,异于常人,额头宽阔,额角隐隐约约呈龙形;睡觉时,身上常有一条金龙罩护全身,行走时,龙形虎步,虎虎生风。如今同乘一车,自是左右端详,上下打量。然而,并未见任何有别于常人的异样。来到城中项府门前,下得车来,便立刻引入前厅,赐座寒暄过后,即摆开宴席,请项羽、虞姬和众位将领,一起欢饮,好不热闹。

“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只有随护刘季左右的卢绾对刘季最为了解;刘季在三兄弟中排行最小,自然备受宠爱,一大家子人待他像宝贝疙瘩一般,家中好吃的、好穿的,都先供他享用,时间一长,便养成了刘季好吃懒做的坏毛病。刘季小时颇为聪慧,常常搞些“恶作剧”,引大人们发笑,对他的坏毛病,于是视而不见,甚至纵容,且毫无埋怨。那些与刘季年龄相仿的玩伴,如王陵、周勃、樊哙、夏侯婴、周苛、周昌等人,更是以他为中心,聚作一堆,调皮捣蛋,还亲热地“刘哥”长、“刘哥”

短的,叫个不停。刘邦便以“王”自诩,常带小伙伴们上山捡柴,下河摸鱼抓虾,田野中撒欢,草垛上讲打仗的故事。等长大了一点后,刘季就带着伙伴们玩“娶亲过家家”“登基当皇帝”“对垒打大仗”“攻城占山头”等,幼稚顽皮却也像模像样。总之,凡做游戏,刘季必当王、当头、当首领。此时的刘季,不知道天高地厚,只知道作为大王,便可以号令众人,向左即向左;向右即向右,让你向前,你便绝不敢退后。就连前来观看的大人,也觉得刘邦指挥有方,伙伴们进退有序,玩得有模有样。久而久之,刘季就像块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孩子们,心甘情愿地听他指挥。

刘家有地数十亩,养牛数头,并置有车马等工具,也算是殷实之家。平日里,田中农活均由刘季长兄刘伯操持,二兄刘仲帮衬,其父则于闲暇时做些小买卖。刘季六岁时便被父兄送至邻村马维私塾读书,在同学中,他与同村的卢家少公子卢绾(w2n)玩得最好。皆因为卢绾与刘季,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刘季仅比卢绾早生一刻,刘季、卢绾出生之时,中阳里人得信,都准备了两份酒肉,同往他们两家一起道贺。刘季与卢绾长大后,特别要好,一同读书,一同玩耍。但是两人的性格却不一样,刘邦性情刚毅,卢绾性情平和,所以卢绾凡事都顺从刘邦。一次,卢绾无辜遭到财主家孩子的欺侮,被打倒在地,刘季见后立刻冲上前去,不顾自身安危,扶起卢绾,将那比自己高出一头的地主儿子打翻在地,揍了一顿。因为此事,刘季给家中惹下了麻烦,财主买通县官,欲拘拿凶手刘季,刘家不得不向那个财主赔礼道歉,又花了许多钱财,甚至借债,才算结了此案。刘季也经历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打击,为还债,无奈之下,只好从马维私塾退学回家种地养家。

不过,经此一事后,卢绾对刘季却分外敬重,凡事更听命于刘季。

刘季仅读书三年,便辍学回了家。

刘季辍学回家之后,伙伴们都来看望他。当然,他们也都是不识字的贫苦人家子弟:周勃的父亲,以养织蚕桑与为人婚丧嫁娶吹箫谋生,还会些武艺。周勃成年后继承其父业,除干得一手好农活外,也吹得一口好箫,村前庄后的红白喜事,都会请周勃前去帮忙打理;王陵自小失去父亲,其母亲为大户人家出身,知书达理,懂人情世故,故在左邻右舍中人缘颇佳,这帮孩子最喜欢听她讲述神话故事,她便循循善诱地用“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故事,勉励这帮小孩子,树雄心,立大志。

东周后期,各大诸侯纷纷僭越称王,天下割据加剧,战乱频仍。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刘季长大成人,他学社会上的青壮年,习武强身,纠合起周勃、王陵、召欧、周苛、周昌、周止等兄弟,拜周勃的父亲为师,学习十八般武艺和兵法。刘季和伙伴们虚心求教,周勃父亲也悉心传授,眼见着孩子们的武艺日渐长进,周父甚感欣慰。其教孩子们习武之事,也被村里人传得沸沸扬扬,引得外村人也前来学习。特别是来自睢阳的灌婴,他与刘季年龄相仿,随父亲来丰沛一带贩卖丝绸。一日,偶见刘邦与伙伴们在学习武艺,便被那刀枪拳脚的“双龙戏珠”“游龙戏凤”“金鸡独立”“鹤立鸡群”等一招一式,深深吸引住了,立刻便与父亲商议,也想拜周师傅学习武艺。得到父亲和周师傅首肯后,灌婴便在村中住下,每日黎明即起,与刘季等伙伴一同习武,早出晚归,勤奋刻苦。

刘季成人之后,长得体格魁伟,相貌堂堂,却被乡里人称为空有其表。皆因他生性懒散,游手好闲,且不事农桑。为此,刘季被乡里人鄙视,就连自家的亲人对他也颇有微词。尤其是刘季的嫂子,虽已分家另过,但因刘仲去世早,一家人生活十分艰难,刘季还常到嫂子家去蹭饭,且吃完饭就溜,从不帮嫂子家干活。

所以,连亲嫂子对刘邦都甚是厌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