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阐述了“我”“你”“我们”等代词与责任语言的关系。紧跟在这些人称代词后面的措辞也是有责任沟通的重要成分。阅读下面的陈述,并思考你对它们的感觉(假设它们说的是你不想做的事情):
“我必须去跟我的邻居讨论他家的狗吠声。”
“我应该对我的室友好一点。”
“我应该更自信一些。”
“我再也受不了了。”
“我别无选择——我必须告诉她。”
当你读到这几个句子时,可能会带着阴沉的声调,并感到沉重和压力。考虑一下,同样的句子,如果调整措辞,这些相同的短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感觉(括号中列出可能的原因):
“我想要去跟我的邻居讨论他家的狗吠声”(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要开始对我的室友更友善一些”(我想要一段更愉快的关系)。
“我决定要更加有自信”(我想要成为更有效的沟通者)。
“我不会再忍受下去了”(我想要改变)。
“我决定要告诉她”(我想让她知道)。
注意这些句子的措辞由“不得不的义务”替换成“有选择性”。遣词用字的重点是做选择(例如,将要、想要),而不是无奈的默认(例如,应该、必须)。你可能会发现第二部分的句子比第一部分更能激励你,研究也支持这个观点。当一项研究的参与者说“我不吃不健康的零食”(暗示个人的选择)而不是“我不应该吃不健康的零食”(暗示外在的约束)时,他们的意志力更强,饮食习惯也发生了改变。研究者称这种现象为“赋权的拒绝”,并认为措辞选择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邀约式沟通的语言中,赋予你力量的词语表明了你做出选择的自由。从本质上说,你是在邀请自己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苏珊·大卫(Susan David)认为,将一个目标标记为“必须”(如“我必须完成这篇论文”)会增加情绪压力,降低实现该目标的可能性。然而,把“必须”变成“想要”, 可以促进目标的实现:“我想要完成这篇论文,因为我想在这门课上取得好成绩,我也想享受周末剩余的时光。”她指出,重述目标通常是以不同的方式理解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都陷入了语言和思维的微妙陷阱:“我今天必须这么做”或者“我得参加另一个无聊的会议”。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忘记了这种情况往往是我们早期为自己的价值观所选择的结果:“我想要这么做”或者“我热爱我所做的工作,并想在工作中出类拔萃”。
一旦你自己选择了这种语言,考虑一下给别人提供同样的选择和自由是什么感觉:
“你应该”
转变成 “我要去”(如果你愿意,可以一起)
“你必须”
转变成 “欢迎你去”
“我们不能” 转变成 “我不想”(你呢?)
一项研究发现,当一个请求后面跟着短语“但你可以自由地说‘不’”,受访者实际上更有可能遵守这个请求。这个道理很简单:人们不喜欢感到压力,不喜欢自己的选择受到限制或规定。当你给予拒绝的权利时,其他人会更愿意做出积极的回应。当你说“但你是自由的”时,这句话不只是一种让别人同意的技巧。邀约式沟通的目的是真正提供选择的自由,这是人们所尊重和欣赏的。
正如先前提到的,这些字词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它们只是反映了邀约的态度。本质上,它们说“这就是我的内心想法,告诉我,你的内心在想些什么”,它们也被理解为交换的一部分。思考以下的这些例子,这些短语是如何在对话中为双方展示价值、安全和自由的:
“我有不同的意见,但我理解为什么这对你很重要。”
“我对这件事有些想法,你愿意听听吗?”
“我欢迎你的意见(我可能会采用,也可能不采用,但我很重视你的意见)。”
“这是我强烈的感受(如果你不这样也没有关系)。”
最后这个句子说明了重要的一点,邀约式沟通者不仅向他人提供自由,他们自己也能行使这种自由。让他人知道你的想法、感受和需求,并以价值观、信念和信仰来指导你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关键是以负责任而不是咄咄逼人的态度来传达这些想法。要知道,你的观点别人可能并不认同,所以最好以邀约式而不是强加的方式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