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诗赋人生

1929年重阳节公历为10月11日。此时,作者已离开红四军领导岗位。这之前,红四军内部在建军原则、建立根据地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认识不一致,在转战赣南闽西过程中这种不一致趋于公开化。毛泽东原打算在红四军第七次党的代表大会上解决这些问题。6月22日,七大会议在龙岩召开,由前委秘书长、政治部主任陈毅主持。会上,毛泽东的党对红军必须实行集权制和必须反对不要根据地的流寇思想的正确意见被否定,并认为“集权制的领导原则”是“形成家长制度的倾向”。于是,毛泽东受到党内“严重警告”的处分。由于会上意见分歧严重,毛泽东主动请求辞去前委书记职务。因此,虽然中央已指定毛泽东为前委书记,但会议代表没有选举他而选举了陈毅。会后,毛泽东即离开红四军的主要领导岗位。他当时身患疟疾,于7月上旬来到上杭县蛟洋村养病,并指导闽西特委的工作。到蛟洋村后,毛泽东因带病指导工作,病情加重,体不能支,便转移到苏家坡继续养病,后又到了永定县金丰山区。

这期间,红四军打破了闽粤赣三省国民党军队对闽西根据地的第一次“会剿”,并攻克了上杭城。9月下旬,红四军第八次党代会召开,致信毛泽东要他出席。毛泽东回信说:红四军党内是非不解决,我不能够随便回来;再者身体不好,就不参加会了。回信送到上杭,前委给他以党内警告处分,并要他马上赶到。毛泽东只得带病上路。时值重阳节前夕,毛泽东坐担架来到刚解放的上杭县城后,会议已经结束。他被安排住进了上杭临江楼。这临江楼落成于1927年,位于汀江北岸,俯瞰一派江天水色。楼主从王勃诗句“膝王高阁临江诸”中截取“临江”二字用作楼名,为此楼平添了几分雅气。毛泽东当天住进临江楼二楼一间明亮的前厢房。入住后,他经一位名医吴修山十多天的治疗,病情明显好转。有暇时,毛泽东登楼远眺,只见汀江横贯,碧水涟涟;远处城廓峰峦硝烟尚未散尽,近岸傲霜秋菊绽黄吐香。寥廓江天,万里秋光,别有一番诗情画意。由江天、黄花,联想到近期战事;由自身的病痛,联想到党内军内的不同意见争论,毛泽东感慨万千。回首自己起自从引兵井冈山,继之转战赣南闽西,不觉已是二度重阳。他诗情激**于胸,信口吟成这首《采桑子》。

然而,这首词的正式发表,却是在33年之后。1962年5月在《人民文

学》发表时,诗人对它又作了精心修改。原稿为: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人生易老天无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但看黄花不用伤。

诗人对这首词进行修改时,采取“挪移法”,将上、下两阕互易位置。原稿以描绘秋色的壮美、江天的广阔入手,到感慨人生的短暂和宇宙的无限面结尾。修改稿则以“人生易老天难老”这一哲论起句而感慨人生的短暂,最后用“寥廓江天万里霜”一语结尾,将秋天景色描绘成“胜似春光”,且境界开阔,使感受到生生不息的活力。与此同时,诗人又将原稿“人生易老天无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但看黄花不用伤”修改为“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这一修改,使人在永恒的宇宙面前,不再显得弱小无力,不再有悲伤的感觉。不过,由于诗人的生活环境的改变,又加有病之身,故从字里行间仍可看出其格调的深沉。本来,古人重阳咏菊多悲凉伤感之词,是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毛泽东这首重阳咏菊词多少有些反其意而用之。从“但看黄花不用伤”,到改为“大地黄花突有香”,再到改为“战地黄花分外香”,可以看出诗人将意境在一步步在升华,以体现一种在天地间与人奋斗的乐趣——将诗的主题升华到对革命战争的赞美。

这首词作者留有手迹,其创作地点一般认为是在闽西上杭县城、汀江之滨的临江楼。在作者主持编辑的《毛主席诗词》清样稿上,这首词开始题为《江西广昌县路上作》,接着改为《广昌路上作》,最后才定为《重阳》。不过,“广昌路上作”恐是“上杭路上作”的误记。重阳节前夕,作者从未去过广昌。

注释

重阳?节令名,在农历九月初九,又叫重九。古有“九为阳数”的说法,两九相重,故名。

黄花?(野)**。我国古代**的主要品种是黄菊。《吕氏春秋·季秋纪》:“季秋之月”,“菊有黄华(花)”。

意会

“人生易老”、“今又重阳”吟罢,却言“战地黄花分外香”。——虽与辛弃疾词中“却说天凉好个秋”同出一心境,但把几缕愁绪暗寄予战地黄花,惆怅中也见豪情。毕竟是迎风傲霜的性格。霜天万里、秋风凄厉中,独闻黄菊馨香,谓秋色胜似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