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五年十月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毛泽东原注:

前人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岷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

1958年作者自注:

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别的解释不合实际。

诗赋人生

1935年9月11日,毛泽东亲率红三军到达甘肃迭部县俄界后,次日出席在俄界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红一军、红三军、军委纵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开赴抗日前线,在西北部创造新苏区。会后,陕甘支队继续北上,并于9月17日突破天险腊子口。过腊子口以后,一座千年积雪的大山——岷山横亘在红军面前。在这之前,红军已过了几座大雪山,如夹金山、梦笔山、长板山等。雪山茫茫,一片皆白。淡淡的太阳照在雪山上,银光闪闪,分外刺目。但狂风挟雪骤至时,整个雪山翻腾而起,像山崩地裂一般。这疾风同时卷起地上千年积雪,铺天盖地扬了下来,使人分不清东南西北。对于有过过雪山经验的红军战士来说,尽管缺衣少食,过岷山应该不再是考验。9月18日,毛泽东同陕甘支队第一纵队开始翻越岷山。下午三时,他们到了山顶。这时,白日高照,只见雄壮的山势,起伏的冰峦,一片皆白。在这“一片皆白”的岷山上,平生爱雪的南国诗人毛泽东冒着逼人寒气,由此联想到横亘亚洲的大山脉昆仑,那该是一个怎样的冰雪世界!由逼人寒气毛泽东又联想到环球的冷暖,人世的炎凉。他多么希望自己是一名英雄,倚天抽长剑,把整个昆仑裁为三截,不让它再为虐世界,而使世界得太平,让环球共凉热。于是,一首气贯长虹的咏山词孕育在这雪山之上。

这首《念奴娇》,1957年1月在《诗刊》创刊号上公开发表时,加上了词题《昆仑》。从毛泽东留下的七幅手书、发表正稿及所作批注来看,公开发表前他作了多次修改。如“横空出世”句,有两幅手迹为“横空绝世”;“莽昆仑”句,有一幅作“有昆仑”,一幅作“挺奇姿”;“阅尽人间春色”句,有一幅作“揽尽人间春色”,有一幅作“俯视人间无物”;“搅得周天寒彻”句,所有六幅都作“都是此君余脉”;“把汝裁为三截”句,有一幅作“把尔挥为三截”,有两幅作“把汝挥为三截”,有三幅作“姑且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句,有两幅作“一截抛洋,一截填海,一截留东国”,有四幅作“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留中国”。从修改过程看,毛泽东对这首词至少精心修改了两次。第一次,将“横空出世,有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句,改为“横空绝世,莽昆仑,揽尽人间春色。”改“有”为“莽”,展示了昆仑山的巍峨。同时,“姑且裁为三截”句改为“把汝挥为三截”。第一次修改稿的末尾,诗人还写有“寄调念奴娇登岷山”。第二次修改时,毛泽东又将“绝世”改为“出世”,“揽尽”改为“阅尽”;将“飞起玉龙三百万,都是此君余脉”,改为“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销融”改为“夏日消溶”,“挥为三截”又改为“裁为三截”。

此词公开发表以后,毛泽东对它又作了一次修改。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社同年9月刻印的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书眉上批注云:“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民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毛主席诗词》据此作了修改。

注释

昆仑?中国著名大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东延青海境内。西北——东南走向,长约2500公里,海拔6000米左右,多雪峰冰川,高峰慕士塔格山、公格尔山等海拔7500米以上。其东段成东西走向,分三支:北支为祁漫塔格山;中支为阿尔格山;南支为可可西里山,东延为巴颜喀拉山,在四川边境与岷山相接。

横空出世?横亘高空,超出世界。

周天寒彻?整个天空冷透。

人或为鱼鳖?人们或许变成水中鱼鳖,意即被洪水淹死。南朝梁人刘峻《辩命论》:“空桑之里,变成洪川。历阳之都,化为鱼鳖。”

安得倚天抽宝剑?李白《临江王节士歌》中有句:“壮士愤,雄风生,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

遗(wèi卫)?赠送。

意会

由白雪覆盖的千里岷山联想到世界最大的山脉昆仑,由莽莽昆仑联想到为害全球的帝国主义。忽然间,蜿蜓千里的山体蜕变为一条搅得周天寒彻、为害人间的玉龙。是咏山吗?更可能是对其“千秋功罪”的评判,还发出“把汝裁为三截”的铮铮誓言。“我”乃何人?实在巍峨无比,顶天立地。不以“方地为舆,圆天为盖”,何能“倚天抽宝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