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玄武门之乱”虽然是一场不光彩的杀戮,不过他积极进取,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之一。

他不但是个政治家,也是个多才多艺的人。唐太宗还精擅书法,以行书写碑,为后世鼻祖。著名作品有《温泉铭》《晋祠铭》等。业余爱好没有让他玩物丧志,反而增加了他的个人修养。在他的宏扬和鼓励下,才有唐代书法、文学、艺术之盛。

他晚年著《帝范》一书教育太子,其中总结了他一生的政治经验,也对自己的功过进行了评述。

在隋末的军阀叛变和农民起义中,唐初统治者亲眼看到了农民战争瓦解隋朝的过程,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

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非常重视老百姓的生活。他强调以民为本,常说:“民,水也;君,舟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下令轻徭薄赋,让百姓休养生息;提倡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经济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在他的带领下,君臣和谐,全国上下一心,经济很快得到好转。到了贞观八九年,牛马遍野,百姓丰衣足食,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升平景象。

除了给农民很多好处,他还重视商业。

中国封建王朝历来的经济特征是“重农抑商”,这是中国的封建经济一直得不到实质性发展的主要原因。

贞观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不歧视商业的时期,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江西南昌)、扬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凉州。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则是世界性的大都会。

自汉开辟的“丝绸之路”一直是联系东西方物质文明的纽带,唐朝疆域辽阔,在西域设立了安西四镇,西部边界直达中亚的石国(今属哈萨克斯坦),为东西方来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结果丝稠之路上的商旅不绝于途,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使丝稠之路成了整个世界的黄金走廊。

不但各国货物源源不断涌入大唐,大批留学生和闯**江湖的淘金者也纷纷来到唐朝。政府还专门设立了流所(和现在的使馆差不多),开放边境和关口。

由于东罗马帝国(395—1453)的衰落,西方世界支离破碎。唐帝国的首都长安是世界性的大都会,各国的杰才俊士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往唐帝国跑。不仅首都长安,全国各地都有来自国外的“侨民”在当地定居。仅广州一城就有西洋侨民二十万人以上。

来大唐的外国留学生,仅日本的官派的公费留学生就有七批,每批都有几百人。民间自费留学生则远远超过此数。这些日本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在日本进行了第一次现代化运动——“大化改新”,也就是中国化运动,上至典章制度,下至服饰风俗,全部仿效当时的贞观王朝。这也是日本民族高明的地方。他们落后但不固执。

在吏治方面,唐太宗善于听从大臣的批评和见解。他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徵、长孙无忌等能臣,还十分注重人才的选拔,曾先后五次颁布求贤诏令,并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扩大应试的范围和人数。正是这些栋梁之才,为“贞观之治”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唐太宗十分注重法治,曾说:“国家法律不是帝王一家之法,是天下都要共同遵守的法律,因此一切都要以法为准。”但量刑时太宗又反复思考,慎之又慎。规定死刑需三复奏(外地五复奏)复审批准后方可行刑。他说:“人死了不能再活,执法务必宽大简约。”

由于太宗的苦心经营,贞观年间法制情况很好,犯法的人少了,被判死刑的更少。据载贞观四年(630年),全国判死刑的才29人。贞观六年(632年)全国死刑犯390人,太宗审查时令390人全部回家过年,待来年秋收后回来复刑,结果390人均准时到来,无一人逃亡。

贞观是历史上政治比较廉洁的时期。皇帝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分,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最低点。

贞观时期的三省职权划分初步体现了现代化政治特征——分权原则。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这种政治运作方式很有点类似现代民主国家的“三权分立”制。

一个政令的形成,先由诸宰相在设于中书省的政事堂举行会议,形成决议后报皇帝批准,再由中书省以皇帝名义发布诏书。诏书发布之前,必须送门下省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的,可以拒绝“副署”。诏书缺少副署,依法即不能颁布。只有门下省“副署”后的诏书才成为国家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最为难能可贵的是,李世民规定自己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从而有效地防止了他在心血**和心情不好时作出有损他清誉的不慎重决定。

在外交上,李世民被誉为“天可汗”,也并非浪得虚名。

贞观年间是唐朝拓边最猛烈的时期,也是获胜最大的时期。唐朝依次取得了对东突厥、吐蕃、吐谷浑、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丽、龟兹,甚至还包括对印度用兵的胜利。

颉利可汗恐怕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被中国军队活捉的北方民族最高统治者。唐军出击定襄,痛歼突厥,活捉颉利可汗。贞观四年(630年),击败东突厥,被突厥各部尊为“天可汗”。

贞观八年(634年),吐谷浑犯唐,唐军再次远征,吐谷浑从此被纳入唐朝的势力范围。贞观十三年,高昌国失臣礼。高昌王麴文泰看到唐兵来得那么快,吓得大病,感到忽冷忽热,几天后竟然一命呜呼,由此作为第一个被唐军活活吓死的人而载入史册。

唐朝的另一个著名将领侯君集奉命带兵修理骄横的吐蕃人。侯君集通过夜袭击败了吐蕃军,斩首千余。吐蕃军退兵后,松赞干布做了颉利可汗也做过的事:派使者谢罪求和。但是他没有放弃和亲的请求。七年后,他的要求终于得到了满足。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藏。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意气风发的时代,这个“大有胡气”的朝代中,诞生了专门的边塞诗派,像“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种豪言壮语,成为中国人尚武精神的绝响。大唐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