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卅运动从上海引发后,迅速席卷全国。各地各阶层民众纷纷举行声势浩大的反帝示威游行、集会通电、抵制外货和罢工、罢课、罢市等斗争。据估计,五卅运动期间,全国大约有600座城镇、1700万人、近万个民众团体、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直接参加了这场运动。各地为援助五卅而发生的罢工多达135次,罢工工人总计约50万。
宣传是五卅运动中一项最普遍、最重要的活动。五卅运动中各地各界民众所运用的宣传方法和宣传媒体多达数十种。最常见的有座谈、演讲、话剧、歌谣、鼓词、哭泣、报纸、杂志、专书、小册、通电、宣言、启事、广告、壁报、招贴、标语、传单、信函、血书、绝命词、追悼会、照片、漫画、画报、明信片、电影、幻灯片、纪念物(如五卅面盆、五卅信笺、五卅手表、五卅肥皂、国耻毛巾)等。五卅期间,全国各大都市的重要报纸都以巨大篇幅集中报道并发表评论。据不完全统计,五卅期间,各地新出版的反帝刊物至少有67种,以五卅为主题的话剧至少有57种;北京政府外交部在1925年6-7月内,每天约收到与五卅相关的通电近百件;教育部在6月初的一周内共收到通电上千件。故有论者指出,五卅运动中,“国人的各项工作(宣传、罢工、抵制英货和募捐),参加人数之多,地区之广,历时之久,都可谓空前;民众情绪的激昂,工作执行的严密,亦是前所未有;而募捐款项之多,罢工、抵制英货所得效果的丰硕,亦是史无前例,实可惊人。鸦片战争时三元里的反英运动,固不能与之同日而语,就是民国八年的五四运动,就反对帝国主义而言,其规模、效果也远逊于此。谓之中国史上空前所未有,决不为过。”
五卅运动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就教育而论,因受五卅惨案的刺激,更因广泛普遍的宣传,民族主义教育理念为教育界广泛信奉。出版界亦顺应潮流,修改教科书的内容,增加民族主义教育的内容。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学制教科书,宣称“其主旨兼以民族主义为救国方略,以民治主义为立国方针”。中华书局出版的新小学教科书国文读本,编者亦申言:“国家教育主义实为救国唯一途径,对爱国之道,外侮之侵,发扬国光,提倡国货,三致意焉!”自1922年起,中国知识界曾掀起过一场收回教育权运动。五卅运动中,收回教育权的呼声再起。在不断的宣传声中,北京政府教育部于1925年11月16日公布《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规定外人在华所设学校的校长和半数以上的校董必须由中国人担任,学校不得以传播宗教为宗旨等。
五卅运动中,学生充当了先锋角色。从学运史的角度观察,五卅时期的学生运动与五四时期的学生运动已有明显不同。五四以前,学潮基本局限于校园内,所关注的亦主要是学校内部事务,学生的政治意识尚未觉醒。五四运动中,学生的政治意识在民族主义的激**下大为高扬。到五卅时期,学运的政治色彩更加深化,学运的重心几乎完全转移到学校之外,而且明显受到政党的指导和推动,成为革命潮流的一部分。新组建的中国共产党、中国青年党和新改组的中国国民党争相吸引学生。学生与政党相互牵引的结果,“学生运动”蜕变为“运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中共尤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学联、全国学生联合会总会(学总)均为中共党团所控制。五卅运动期间,全国学生联合会总会在上海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代表和大会选举产生的学总执委会成员中,青年团代表占多数。大会所通过的宣言和重要议案,亦明显受到中共的影响。1925年9月以后,中共开始在学总设立党团,1926年更在学总设立党支部。这意味着学总完全接受中共的领导。五卅运动中,不仅各个学校普遍成立了学生会的组织,相当多的省、市、县还成立了学生联合会。据学总报告,到1926年6月底止,全国有16个省建立了省级学生联合会的组织;16省学联下属的县市级学生联合会,总计在320个以上。五卅运动不仅促进了学生运动的政治化,亦促进了学生运动的组织化。
实际上,五卅运动推动了各阶层民众的组织化进程。恽代英在五卅周年纪念时谈到:“五卅以前的工人、学生、商人等,大部分都没有组织起来;五卅运动后,各地工人、学生很多都组织起来了”。工人组织方面,上海、北京、香港、河南、天津、济南等省市均在五卅时期成立了总工会。7月底,上海工会由五卅前的20多个增加到117个。全国工会会员,五卅前为54万,到1926年4月发展到124万。在工会组织迅猛发展的同时,工人运动亦日趋高涨。据统计,1926年全国有报道的罢工多达535次,几乎接近前8年罢工次数的总和(698次)。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五卅运动的意义时,特别强调这场运动在反帝和社会动员层面的广泛影响。恽代英指出:“五卅以前,中国还有好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要反对帝国主义,就是一般有知识的学生,也不十分明白反帝国主义的意义……但经过五卅运动以后,反帝国主义的空气就普及于全国,大多数人都知道了。”张太雷亦指出:“五卅运动是中国民众普遍的、自觉的、有组织的反帝国主义运动……这样的普遍性的运动是中国从来所没有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以及五四运动,都不能算是民众自觉的反帝国主义的运动。五卅运动反帝国主义旗帜的显明,及民众参加运动目标的明白认识,是以前的运动所没有的。从五卅运动起,帝国主义要遇见有组织的全中国民众的抵抗。”
与恽代英、张太雷的看法相似,瞿秋白也认为五卅运动是中国政治运动第一次群众化。他说:“五卅后民众运动的发展,一直波及于穷乡僻壤,山西太原等处都有工会的成立,江浙则甚至于小小村镇如双林、义乌等处,都起来响应。上海的街头巷口,普通的小商人,十三四岁的儿童,争着写贴着‘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标语,争着唱五卅流血的时调山歌。”瞿秋白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观察这场运动。他认为,五卅运动的意义,在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执行自己的历史使命,中国无产阶级开始跃登历史舞台,故五卅运动标志着中国国民革命的开始。瞿可能是最早提出这一看法的人。
五卅运动中,数十万罢工工人尤其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工人阶级的介入,使中国民族主义运动获得了新的锐气。整个运动的灵魂和实际领导者是中国共产党。五卅运动是中共领导的第一场具有全国规模和影响的群众运动。是时的中共还是一个不足4年党龄、不足千名党员的小党。党员以青年知识分子为主,没有发动和领导大规模群众运动的经验。尽管如此,五卅运动仍能轰轰烈烈地持续达数月之久,崭露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众运动方面的组织领导能力。五卅运动使中共党人的革命信心大增,觉得革命并没有原先想像的那么难。恽代英在五卅周年纪念时说:“五卅运动是全国数百万人共同联合起来的一件大运动,在普通的人一定以为是一件顶难的事情,但是有了相当的宣传和组织,并得到了相当的机会,实际是很容易号召起来的。”中共在领导五卅运动的过程中,也发展和壮大了自己的组织。大批的学生和工人因敬佩中共在五卅运动中的表现而要求加入中共。1925年1月,中共党员总数不到1000人,到8月,增至2500人,到10月,增至3470人。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忙于肃清内部不可靠的军队和筹建广州国民政府。因此,国民党对五卅运动的领导是相当脆弱的。上海及其他各地的国民党人虽然积极参加了这一运动,但国民党的地方党务机构却没有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遇事往往先由中共组织幕后策划好,再在国民党的会议上作形式的决议。据青年团上海地委的报告,五卅时期,领导学生运动的上海学生联合会名义上受国民党指挥,实际掌握在中共党团之手:“整个的学联受‘民校’(指国民党)党团的指挥,‘民校’党团受我们党团的支配。”由于中共的很多活动是打着国民党的招牌进行的,故五卅运动亦大大扩大了国民党在全国的政治和社会影响。五卅以后,青年学生成群结队南下加入国民革命的行列。国民党亦迎来了一个组织扩充的**时期。
五卅运动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者?英国是五卅惨案的元凶,自然也成为五卅运动的主要反对目标。反英工作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反英宣传,二是反英罢工,三是抵制英货。三者之中,直接打击英国人的是罢工和抵制英货。除英国首当其冲外,所有帝国主义列强及其不平等条约体系均受到五卅运动的巨大冲击。当时正在英国滞留的中国海关监督安格联在其备忘录中写道:“列强应该了解,数十年来用武力造成并维持的地位,已不再能由渐缩的声名保持……欲恢复秩序,条约各国应该召集一个会议以修改条约,并且列强应有做大让步的准备。”更有学者指出:“在条约制度不断发展的数十年间,列强一直认为他们能够或者从中国获得更多的特权,或者保持住对他们十分有利的状况。但是在1925年,这种局面经历了一次惊人的变化。中国人以出人意料的强力和决心,开始坚持要外国放弃他们在中国业已取得的特权地位……列强突然发现他们正处于守势,而不是处于攻势。问题已不再是西方各国和日本向中国要什么,而是发出了强烈的呼声和出现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的中国向他们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