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修行,人们就会想到宗教实践,佛教的修行,基督教的修行等等。那么无神论者怎么办,无法修行吗?不需要修行吗?

就在最近的几十年间,人类才最终搞清了宇宙的真实状况,所有的宗教都顿失依据,对宇宙和人生的无神论认知是唯一清醒正确的认知。这一点即将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没有了神,人更需要修行,完全世俗的修行。修行就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同义语。人生在世怎能没有一点儿精神生活?

修行应当包括这样几项内容。

首先,对宇宙和时间的清醒认识。

基本的事实也许就是:宇宙出现(138亿年前)——恒星时代出现(100亿年前)——地球出现(50 亿年前)——人类出现(300万年前)——人类消失(50 亿年后)——地球消失(50 亿年后)——恒星时代结束(100 亿年后)——宇宙消失(3.65万亿年后)。时间也会最终终结。修行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能够接受这个事实,而且是内心平静地接受这一事实。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因为这个冷酷的事实给每个稍有敏感度的灵魂带来的,一开始都是抓狂的感觉,渺小至极的感觉。因此,既接纳这一事实,又获得内心平静,是修行很难达到的一个目标,有些人需要一生的时间才能达到这个目标,有些人终其一生也达不到这个目标,也就是终其一生也无法获得内心的平静。

其次,对人生的清醒认识。

人生相对于宇宙的浩瀚,只是短暂的一瞬,而且从宇宙的角度看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事实,而且让内心获得平静,这也是很难达到的目标。很多人用不去想这个问题的办法来逃避,用把自己灌醉的办法来逃避,用让自己繁忙而无暇顾及的办法来逃避,就是不想或者无法面对人生的无意义。许多出家人是与这个问题正面相对的,不逃避的。世俗的修行者就是要既过世俗的生活,又像出家人一样与这个问题正面相对。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既然无意义,为什么还要做任何世俗的事情?而这恰恰是世俗修行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了,修行的这一目标就达到了;没解决,就没达到这一目标。

很多人在世间做事仅仅是为了谋生,其实多数人都是如此,他们没有遇到为什么要做事的问题;少数遇到了这一问题的人是已经解决了生计问题而不需要做任何事的人。因此,这个问题对于后者比对于前者更尖锐,更紧迫,更**裸地呈现出来。修行的第二个目标就是要既接纳人生最终无意义的事实,又获得内心的平静。

最后,精神的平静和喜乐。

面对宇宙的浩瀚和人生的渺小,世俗修行的第三个目标就是要获得精神的平静和喜乐。如果说平静已经是一个难度极大的目标,那喜乐的境界就更加高不可攀了。平静是通过节欲就可以获得的,喜乐却是真正意义上的纵欲之后才能到达的境界。

人活着有各类欲望,食欲和性欲是其中最重要的欲望。节制食欲和性欲,就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但是并没有喜乐在其中。精神上的喜乐需要完全的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让人的各种欲望自由宣泄,自由奔放。既然人生最终并无意义,那就让精神自由飞翔,在短暂的人生中,去发现美与爱,去欣赏姹紫嫣红的自然之美,去享受千姿百态的人工之美,去爱上一朵美丽的花,爱上一个可爱的小动物,爱上一个美好的人。在欣赏和爱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喜乐。

人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时间,我准备在这段时间中不懈修行,不眠不休,直到人生终点,在修行中走完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