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40 用手指来指引读书的方向【指读(Pointing Reading)】

① 用手指或是笔尖指着当前读到的位置

视线聚焦在手指或笔尖。

② 沿着阅读的方向移动手指或笔尖

一边往下读,一边移动手指或笔尖。此时视线依然聚焦在手指或笔尖。手指(或笔尖)的移动速度与我们阅读的速度相同。这样一来,我们的阅读速度会受到手指(或笔尖)移动速度的制约,但是可以保证不会出现倒退或是看错行的情况。

大家也可以试着将这种方式与朗读结合起来,将指着的内容出声读出来。

用传统的方式来阅读难懂的文章

指读,是指跟随着手指(或笔尖)的移动来阅读(有时也可能是出声朗读)文章的内容。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指读与朗读都有着同样的作用,那就是能够随时确认学生读到了哪里。不仅如此,有的初学者很难做到让视线跟着文字走,所以这种指读也能够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使用这种方法,阅读者就不会不小心遗漏某些内容,也更容易注意到自己不会读的字或是单词。

当阅读变得越来越熟练后,即使不用手指去指,我们在朗读文章时也不会出现看错行的情况。再后来,随着阅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我们就进入了默读的阶段,可以不出声地读书。学会了默读,我们才能够超越发声器官的极限,用更快的速度来阅读。

听我这样一说,大家可能会觉得只有刚开始学习阅读的幼儿才会使用这样的方式来读书。然而事实上,自古以来,人们在阅读难懂的文章时都会采用指读的方式,因此它其实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式。当我们的注意力有些涣散,无法全神贯注地阅读的时候,或是当我们尝试着去阅读一种不太熟悉的文章类型,结果感觉读不进去的时候,指读都能够助我们一臂之力。

现如今,我们在阅读书籍或是文件时,也会在自己觉得比较重要的内容下方画线,或是将其用马克笔标记出来。虽然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并不会再回头去重新阅读这些做过标记的部分,但画线的过程能够让我们更加集中注意力,将必要的认知资源分配到阅读理解中。这就相当于是在阅读的过程中短暂地采用了指读的方法。

日本平安时代的人也曾用“指读”的方法来阅读

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那些古代流传下来的经书或是汉文典籍,会发现纸张上有一些像凹痕一样的文字和符号,即角笔文字。角笔有点像是尖端被削尖了的筷子,而这些角笔文字都是角笔画过纸张所留下的痕迹。

使用角笔在纸张上留下的划痕不会很明显,因此在铅笔普及以前,人们在打草稿、做秘密记录以及为汉文典籍和佛经做标注时都会使用角笔。目前对角笔最早的记载是在平安时代的文献史料中,然而在1987年,人们就在正仓院文书中发现了角笔文字,由此可知,角笔的使用至少可以追溯到奈良时代。中国汉代的木简上也发现过类似的刻文,因此日本学术界普遍认为角笔应该起源于中国。

古代的读书人之所以会使用角笔文字,是因为它既不会把纸面弄脏,又只有做记号的人自己能够看得懂。因此,人们在阅读汉文时做的标注和私人笔记就这样以角笔文字的形式留存到了今天。这些痕迹向我们揭示了古人阅读文章的方式,也是用来研究平安时代日常口语的重要资料。

〈练习〉

·用指读的方式阅读一篇短文,测一测需要花费多长时间,计算一下自己的读书速度(与默读和朗读进行比较)。

·阅读后,试着回答一些问题,看看自己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了多少(与默读和朗读进行比较)。

·阅读一篇短文,在自己觉得比较重要的语句下面画线,将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程度与不画线时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