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祐等人占据了历阳后,根本没想着长期据有此地,因此立即放纵兵士对全城进行了一番大搜刮。一时间,历阳城被他们弄得鸡飞狗跳,更有那暴横之徒,杀了不少无辜百姓。当元璋一行人赶到时,张天祐已经将历阳的财物并青壮年男女等都搜罗净尽,准备尽早返回滁州。

元璋心里非常不满,可又不能发作,于是小心奉劝张天祐道:“舅父,而今滁州城也处在官军的虎视眈眈之下,如果把人马、财物都汇聚到滁州,肯定有不方便之处。所谓狡兔三窟,滁州、历阳有事,可以互相支援嘛,我等为何要轻弃历阳呢?要知道,这座城池可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当然,元璋真正的心思还是在于以历阳作为南下的跳板。

张天祐觉得元璋分析得在理,又想到姐夫想要扩土称王,便释放了大部分青壮年男女。元璋则积极约束士兵,又出榜安民,至此,历阳城内的人心才稍稍安定了些。

这边元璋等人刚坐下喘口气,那边近处的元军便闻讯赶来,开始对历阳城进行大举反攻。元兵先是从小西门下手,不利,接着又转攻北门,依然没捞着什么便宜。眼见元军攻势受挫,元璋便乘势命令徐达率部杀出城去,直杀得敌人远远退去才罢。

大破来犯敌军的消息传到滁州之后,有鉴于元璋的几次非凡表现,郭子兴便欣然任命他为总兵,全权负责镇守历阳事宜,以便同滁州互为掎角之势。

被封为一镇总兵,可以独当一面,对于元璋来说,这当然是好事。不过,驻守于历阳的诸将,除了徐达等少数几个元璋的心腹,大多还是郭子兴的旧部,大家的资历都要比他朱某人老,要让这些人听从自己的号令,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为了试探一下众人的反应,新晋的朱总兵便密令人把议事厅的座位都去掉,改换成了一条长长的木榻,这样大家议事时就不得不坐在一起讨论了。而且,借此也能方便看出自己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

到了这天,元璋特意把大家召了来,诸将先行入座,他就在后面暗暗观察着众人的表现。当时以右为尊,诸将坦然入座,等到元璋姗姗来到时,果然不出所料——大伙把最左的一个席位为他朱总兵预备着呢!

元璋也不多说什么,装作欣然入座,徐达、李百室两人则在他身后站立。元璋语带机锋地说道:“今日召集大伙来,主要是想商议下如何长久固守历阳城的事情。如今历阳四周有多达十几万的敌兵,这对我等构成了致命威胁,为了确保历阳的安全,也为了大伙自己能够得以保全,还请诸位当仁不让,言无不尽!”

外有强敌之忧,内有缺粮之患,众人不知如何是好,面面相觑了足有一刻钟,无一人发言。

元璋见众人不置一词,于是侃侃而谈:“那咱就说说自己的主意吧,诸位给评断一下。首先说,这百姓是水,我等是鱼,不可能无水而鱼独存,前番我等搜刮百姓实在太甚,乃至于百姓纷纷逃亡。如今历阳城内外居民寥寥,长此以往,我等的粮饷从何而出?所以说必先保百姓,才能保我等……我等减少对百姓的催迫,百姓才乐于支持我们,历阳四周的百姓才能稍稍安定下来啊!何况我等多出身贫贱,与一般百姓无二,如此恃强欺弱,何苦相煎太急?”

元璋说到这里,看了看众人的神色,显然大家都在侧耳倾听,而且面带愧色。于是他进一步说道:“至于说这防守城池一事,首先是要想方设法让城池固若金汤才是,敌人啃不动,我等才能保全。但是敌人又可能长久围困我等,那时又坏了,所以我部又不能坐等新塘、高望及青山、鸡笼山等地的敌军来攻,必须想办法将他们各个击破才好,让他们没有实力觊觎历阳!这个咱也已经想好了,过两个月就到雨季了,那时道路阻塞,敌众互相支援不易,正便于我等集中主力速战速决,将其各个击破!如此一来,还可以顺手缴获敌人的一应辎重、粮食等……”

关于城池的防守细节方面,元璋又着重指出:“敌人使用云梯,是要直接向上攀登城墙,每一座云梯,须得十几个人才能扛抬到城墙下,这就增加了其登城难度。为了阻止其登城,又不被其箭矢所伤,我们可以在墙垛里面的鹊台上,靠墙垛立一排木桩,相隔三四寸立一根,每根顶端都安上枪头或尖刀,高出墙垛五六尺。敌人一旦登上墙垛,必然会被木桩所阻,敌人背后临空,守城之人此时再从木桩空隙用刀枪去刺击,那敌人不被刺死,也会因掉下云梯而被摔死……”

元璋侃侃而谈,诸将见他剖决有理、决断周全,底气上已先输了几分,至此才稍稍服气了些,不住点头称许。为了从根本上加强城池的防务,首先需要把城墙再加高加厚,于是元璋和诸将沟通了一番,让大家各负责监督修造一段城墙,限定日期完工。

可是诸将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他们还跟往常一样,整日忙着纵酒享乐。等到了工程验收的日子,诸将负责的那些工段都未能如期完工,只有元璋亲自过问的那段已经修缮完毕。捉贼捉赃,拿人拿短,朱总兵决定抓住这个机会来一番敲山震虎!

于是,元璋立即通知大伙再到议事厅开会,诸将皆因迟误了工期心里不免有些发虚,正小声地嘀咕着,突然见“总兵大人”进来了,脸色似乎不太好看,又见有人搬进来一把椅子,放在上首。诸将还在诧异之时,只见元璋毫不客气地坐在了椅子上,然后把大家招呼到跟前,当众拿出郭大帅的任命文书。

最后,元璋才对大家朗声说道:“咱这总兵之衔,乃是郭帅亲自任命的,并非咱不知天高地厚所自封。既然受了这个职命,就须对历阳的大小事务负起责来,也必须立些规矩才行!不然,诸位今后做什么事,若都像监督修造城池这般,拖拖拉拉,那以后还怎么了得……从今日起,咱跟诸位就约法三章,凡有违令者,一律严惩不贷!”

诸将闻听之下无不又愧又惊,只得一致表示道:“以后,一切听从总兵吩咐就是!”

“如此这般就好!”元璋板着脸说道。

又过了几天,元璋出巡回来,不经意间发现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站在他的营门口,正不安地东张西望着。他很好奇,一般来说,小孩应该是不敢到这里来的,于是元璋上前亲切地询问小孩道:“小孩,你在这里做什么啊,怎么还不回家吃饭?”

那孩子很老实,怯怯地低声回答道:“等我爹爹!”

“等你爹爹?那你爹爹何在?”

“正在军中养马。”

元璋又好奇地问小孩:“那你家中其他人呢?你娘何在?”

孩子见元璋一团和气,便天真地如实相告:“我娘被人收去军中,已经好些日子了……娘与爹爹两个不敢相认,只说是哥哥妹妹……我不敢进去,所以在这里偷偷等候爹爹!”

孩子的一番话,让元璋不免想到自己孤苦无依的少年时代,他心里一酸,立即叫人拿了些果子给那孩子,又将他专门照顾起来。待回到营中后,元璋便把诸将召集了来,厉声说道:“如今我等既说要保全百姓,那就不能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以前的事情不再追究了,从今日起,凡是哪个抢掠了人家的妻女,致使人家夫妇离散的,都要立刻放归回去,违令者,定然严惩不贷!”

然后他又把那个小孩的事情讲了一遍,道:“人心都是肉长的,谁见了这样的孩子不觉得可怜呢?一定要让百姓安居乐业才好!”

诸将不敢违逆,只得应命:“是!”

第二天,元璋便把城中的男人与被掳掠的女子召集了起来,让他们彼此相认,但是绝不能乱认。于是,所有夫妇皆相携而去,一时间城内人心大悦,民心才又安定如初。

这年二月,历阳周边的十万元军突然结伙前来攻打历阳城。此时城内仅有万余守军,但粮食储积还算充足,元璋自信可以击败这股元军,所以一直没有向滁州告急。

除了据城坚守,元璋还不时派人马出其不意地袭击元军,这既是他这几年来的经验摸索,也是《守城录》等兵书的宝贵总结,攻守结合、战法灵活才能让敌人占不到便宜。如《守城录》中所言:“大抵守城常为战备,有便利则急击之……拆去钓桥(吊桥),只用实桥,城内军马进退皆便;外人皆惧城内出兵,昼夜不敢自安。”

在长达三个月的激烈角逐中,元兵连吃败仗,伤亡不小,如果不是太子的严令,他们早就撤围了。随着夏季的来临,这股元军终于再也支持不下去了,撤围而走。元璋先前采取的安定民心、加固城防等一系列举措,明显有助于平安渡过这场劫难,诸将越发对元璋敬佩有加了。

元璋迅速从滁州请调来一万精锐人马,一方面是因为历阳、滁州两地的粮荒已现苗头,另一方面这也是他先前就设想好的,要利用雨季对历阳城周围的元军各大据点进行分别打击,不使其有喘息之机;何况这些元军新败,士气多不振。

在一个月的连续攻势中,一些元军的小营寨终被拔除。元璋又以重兵围困鸡笼山,最终鸡笼山之敌也被迫请降。

就在元璋率师凯旋回历阳的路上,当行至距离城池不足三里之地时,突然有一士卒前来报告道:“今日上午有一股敌兵来攻打历阳,幕官李大人督兵将敌众击退,杀获甚众!”

元璋闻听如此捷报,便对同行的徐达、冯国用等人大喜道:“没想到李先生还有统兵之才,这就在萧相国、赵韩王等人之上了啊!”

原来,有一处元军见元璋以重兵围困鸡笼山,便趁机前来攻打历阳城,当时城内只有两千多守军,而敌人却多达近万人。面对这种危急情形,负责留守历阳的李百室一时陷入了焦虑之中,不过当他登上城头观察敌众时,发现这支元军兵甲不全、衣冠不整,显然应是元璋所部的手下败将。李百室由此认为,绝不能让敌人窥破城内守军的真实实力,反而要好好利用这股元军对元璋所部的恐惧心理,唱一出“空城计”。

于是,李百室一面命人收罗旗帜,一面动员民众化装成兵士去守城,待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便率部一口气杀出城去。城外的元军本已是惊弓之鸟,他们见城头上守军众多,又见杀出城的守军旗幡如林,料定历阳城内必定兵力雄厚,立马就恐惧起来,结果很多人风声鹤唳之下自行溃散了。

李百室督兵杀到,元军无心抵抗,只能四散奔逃,李百室率部奋起追击,结果还俘虏了上千元军。

这之后没多久,元军在江北四面楚歌,实在待不下去了,于是纷纷渡江向南而去,江北形势顿时一片大好。可偏偏就在这节骨眼上,孙德崖等人竟跑到历阳来打秋风了,而且还差点因此要了元璋的性命,后来每每忆及此事,元璋都有些后怕!

话说当时淮西一带战乱频仍、天灾不断,赵均用、孙德崖等人又不注意保养民生,所以濠州地区闹了粮荒。于是孙德崖等人在赵均用的支遣下,便带着所部来到历阳周边找吃的,这就有点侵犯地盘的意思了。

徐达对此不满道:“这个姓孙的,脸皮可真厚,人活到这个份儿上,也是‘自作孽,不可活’了!”

但元璋为顾全大局,只得忍了,轻叹道:“算了吧,由他去吧,多行不义必自毙,让老天来收拾他吧!咱们还是多想想南下的事情,近日咱听说张九六已由通州(今江苏南通)渡江,准备攻打常熟呢,其席卷江南之心已经昭然若揭,留给咱们的时间可是不多了!”

搜刮些粮食还不算,这老孙还恳求元璋让他到城里暂住几个月,务必支撑到秋收时节才好。元璋有些信不过孙德崖,另外他也怕老丈人得知后会不高兴,原本不想答应孙德崖的请求,但他又见孙氏人马众多,面子上大家好歹还是同一支队伍,总要相忍为大计,最终答应了孙德崖的“暂住”请求,只是限制了孙部入城的数量,令其大部分人马都留在了城外。

其实元璋还有自己的小算盘,就是说服孙德崖跟随自己一同南下。元璋对徐达透露道:“如果能够让孙德崖部追随我们一同南下,那胜算才能更大,起码能壮大我们自身的力量!滁州郭帅那里,过几天我再慢慢解释,就说不妨暂时利用一下姓孙的!”

哪知孙德崖刚入历阳城,便有人跑到滁州郭子兴那里去打小报告了,还添油加醋地说了一番元璋的不是:“朱总兵不但放任孙德崖那厮在历阳四境搜刮粮食,还允许那厮入城暂住,他姓朱的把大帅的仇都忘了吗?我看他姓朱的定然别有所图!”

郭子兴当即大怒道:“来人呐,整合队伍,本帅要亲往历阳兴师问罪!一并出了本帅这几年的心头恶气!”

这边元璋听说郭子兴要来,就关照了手下众将道:“大帅若是早上不到,那必是夜间到,他一到,你们便通知我,咱也好出城迎接!”他打算到时候先跟郭子兴解释一番。

这天半夜时分,郭子兴果然急如星火地来了。可那个守门的将领本是郭子兴麾下的元老之一,素日里因元璋管束太严,早已对他心生不满,所以故意不及时通报,而是先把郭子兴等人迎了进来,然后才命人去告知元璋。

元璋慌忙起床跑到郭子兴那里去报到,郭子兴见了他,气得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最后才丢下一句:“你——是哪个?你——知罪吗?”

元璋半跪着,小心地答道:“回帅父,不管小婿是否有罪,咱这家事缓急之间都好办理,偏这外事还请帅父早早拿定主意!”

“什么外事?”

“孙德崖来了……”

元璋本来还想说“孙德崖已经知错了”之类求情的话,可还没等他把话说完,郭子兴已从牙缝里蹦出一句:“这姓孙的狗东西,我是早晚要收拾他的!”

见郭子兴怒不可遏,元璋便不再去碰这个大钉子,反而说道:“小婿之所以先把孙德崖放进城,还是想请帅父进一步定夺!”

闻听郭子兴匆匆驾临,心虚的孙德崖坐不住了,次日一大早,他就派了人来跟元璋告别说:“既然郭大帅来了,俺们也该回去了!”

孙德崖这么干脆,元璋倒有些不放心了,他赶紧派人去提醒老丈人要多加防备:“连故人都不好意思见一下,这不太像他孙某人的做派!大家要多加小心才是!”

元璋又亲自跑去问孙德崖:“孙帅,您说好要在咱这里住上两个月的,怎么那么急就要走?”

“你这话问的,俺不是都跟你说了吗?你那丈人真不大好相处,俺还是早点走好,免得见面又伤了和气……”孙德崖神色有点颓唐,元璋心里倒有些同情他了。

不过元璋见他说得如此恳切,就明白他还真没别的意思,于是又对孙德崖说道:“既然您这么为难,咱也不好强留,只是有一件事:我等本来是一家,而今两军好不容易合在一处,其中一方突然离去,恐怕会影响军心,若再闹出些麻烦就不好了。所以孙帅,您不妨在后压阵,待大军妥当出城走远后,您本人再走不迟!”

孙德崖想了想,觉得此言有理,便满口答应下来:“好吧,那你丈人那边你也多盯着点,别叫他犯浑!”

元璋心想,孙德崖如此退让,他手上人马又众多,老丈人一定不会对他下手,让他识趣地走掉就完了。所以当孙部人马起程的时候,元璋便在城外十余里处设宴相送,彼此的很多部下都曾是一口锅里吃过饭的兄弟,相熟的不少,大家寒暄客套,互道保重,一派融融的情谊。其实元璋的这种做法还是意在拉拢,他料定孙德崖等人早晚必走麦城,到时兄弟们想起他朱某人的情义,恐怕就会纷纷来投了。

可就在大伙依依话别之时,城那边突然传来了坏消息:“郭大帅和孙大帅两个在城里打起来了,而且打得很凶,已经伤亡了不少弟兄!”

元璋闻听大惊失色,匆匆道别后,赶紧招呼耿炳文、吴祯等亲信策马回城。孙部已在城外的弟兄一听城里出了紧急状况,晓得自己的主帅尚在城中,又见元璋等人跑得如此干脆,因此不免怀疑这是否是个奸计,立马也从后面追赶起他们来。

当时这路上一队接一队的人马,基本都是孙德崖的队伍,所以不一会儿,就有孙氏的麾下认出了元璋一行人,见他们行色匆匆地往城里赶,也起了疑心,顿时个个剑拔弩张,怒目相向。此时耿炳文、吴祯等人已经被元璋甩在了后面,他是单人独骑,连武器都没拿,这就等于是往人家口袋里钻了。最后,他到底还是被人给拦下了。

孙德崖的部下一拥而上,围住元璋愤愤地质问道:“快说,是不是你小子有什么不轨的企图,想害我们孙帅不成?”

元璋连忙解释,但没人肯听他的。正在他极力辩解的时候,后面追赶他的孙部人马也到了,元璋来不及多说,道了一声“情况紧急,没时间跟大伙细解释”,便跨上马强行闯了过去。

后面的人马呼喊着追了上来,这一回连弓箭都用上了,他们在后面大喊道:“再跑,我们就要放箭了!”

元璋不敢止步,依旧打马狂奔,孙部人马果然开始放箭,好在元璋当时穿了一身披挂,所以并未伤着。他一气狂奔了十几里,眼看离城已经不远了,但他的马却不幸中了对方一箭,没一会儿就支持不住了。此时恰巧有一位自己麾下的兄弟正打马而来,于是元璋赶紧跑上前去,和那位兄弟共乘一骑,仍往城里急速赶去。可还没跑出去多远,不幸又撞到了人家的枪口上,终于被孙德崖弟弟孙德柱的部下给拿了个正着。

“快放我进城,晚了郭帅和孙帅真的就要两败俱伤了!”元璋大喊道。

有人不由分说,抽刀就要先砍了元璋,幸好队伍里还有一位脑袋清醒点的头领,那人对激动的众人劝解道:“如今咱们大帅在城里,生死还不清楚,不妨先把这姓朱的押起来,让我去城里探个究竟,没事便罢,有事再杀他也不迟!”大伙只得点头称是。

那人入城后,一打听才知道孙德崖已经被郭子兴给拿住了,而且郭子兴还别出心裁地逼着身戴枷锁的孙氏陪自己喝酒,以此取乐解恨。看样子,郭大帅并非真想要了孙大帅的性命,只是为了出口胸中的恶气。等那人回来报信后,大伙决定暂时先按兵不动,不妨留着姓朱的,将来也好交换孙大帅。所以,元璋虽然被关押着,倒也没受什么皮肉之苦。

“孙德崖,你小子没想到会有今日吧,哈哈!”为了报一箭之仇,郭子兴想尽办法捉弄孙德崖,戴完枷锁,又把他锁在了一个仅能蹲着的狗笼子里。

孙德崖在笼子里憋得难受,只得连连求饶:“郭兄,昔日都是小弟不懂事,也是那姓赵的挑唆,小弟如今知错了,还望您大人大量,饶了小弟吧!”

郭子兴笑道:“饶你可以,但你小子先要在笼子里待满三天!”

孙德崖心知这一劫是逃不掉了,只好任由郭子兴捉弄,心里也盼望着兄弟们赶快来搭救。一晃到了次日,才有人前来报告道:“禀大帅,朱总兵昨天在您跟孙德崖交手时,被孙德崖弟弟的人给绑了!”

看来事情闹大了,郭子兴气愤道:“放心,他们不敢拿元璋怎么样!不过这小子也是找死,偏偏自己送上门去,他小子不会是故意的吧?”

此时身在城里的徐达、李百室等人还在派人四处打探元璋的下落,这边郭子兴便把徐达找去说道:“你们总兵被孙德崖的弟弟抓去了,你赶快出城去见见孙德柱,看看他有什么条件才能放回元璋!”

徐达等人心急火燎地到了孙德柱那里,说明了情况,也讲了一堆道理。当他提出释放元璋的要求时,孙德柱气愤道:“如果他姓郭的有诚意,就先放了家兄,否则一切免谈!”

徐达争辩道:“那叫我们总兵回去吧,他可以多劝劝郭帅,我留在这里做人质可好?”

“你?”孙德柱有些怀疑徐达的分量,对他上下仔细打量了一番。

“咱如今是镇抚之职,地位仅在朱总兵之下,而且我是朱总兵的股肱,也是他的生死弟兄,不信您去问我们朱总兵!”

孙德柱派人叫来了元璋,元璋也说出了与徐达同样的话,孙德柱这才同意用徐达来代替元璋做人质。临行前,元璋对徐达表示感激道:“天德,有劳了,等咱的好消息吧!”徐达已经把孙德崖被抓后的事情告诉了元璋,元璋的信心更足了几分。

回到历阳后,元璋看过了孙德崖,便对郭子兴进言道:“如今且不说那徐天德性命值几何,单说姓孙的若是死于非命,那孙家兄弟岂肯善罢甘休?如今帅父已经教训了他一回,不如尽快放了姓孙的,免得这仇怨越结越深,望帅父三思!”

“放他姓孙的,指定是要放的,不过本帅还没有玩够,让他先在狗笼子里待满三天再做发落吧!”

“如今天气炎热,那姓孙的也上了年纪,就是侥幸不死,万一落下什么病根,或者再受那姓赵的煽动,到时来同咱们大杀一场,无数曾在一起并肩奋战的兄弟要自相残杀,帅父您就忍心?”

“无事,这是本帅同孙德崖的个人恩怨,由我们两个自行解决好了!”

元璋摇了摇头,又道:“帅父您的身手,当今天下有几人能敌?那姓孙的有这个胆量找死吗?”

听了这番话,郭子兴的气有些顺了,便道:“好吧,为了众兄弟的身家性命,本帅就暂且把这个仇忍下了!”

孙德崖立即被送了回去,元璋又对他好言相慰,为了不再继续激化双方的矛盾,徐达等人得以迅速平安归来。

可是谁承想,孙德崖回去后,郭子兴对孙德崖乃至赵均用当初绑架、毒打、压制和软禁自己的行径越发气愤不已,好不容易擒住了一个孙德崖,自己还没开心够,如今却这样让他毫发无伤地走了!

江湖中人最看重的无非是快意恩仇,如今不想还有这番憋屈,郭子兴每每想起这些不快来,就觉得心痛。于是他不得不借酒消愁,乃至整天在家怏怏不乐,食不甘味、夜不安寝,人也委顿许多,竟因此忧闷成疾!更让人备感突然的是,因为饮酒过量,本已忧闷成疾、卧床不起的他,终因中风于这年五月底去世了!

李百室在历阳闻此噩耗后,不禁对徐达等人感叹道:“郭帅一生,豪侠仗义,彪悍勇猛,只是这心胸却小似妇人,最后竟死得这般可怜、可笑,真是枉煞了一世英名!好在他对咱们朱总兵有提携之恩,也算小有作为了!”

冯国用在感叹的同时,更为元璋摆脱了掣肘而高兴,他分明已经看到南渡长江的大好前景就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