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巢湖水师尚未前来归附的时候,元璋就已先行筹划起水军的事情了,用元璋的话说就是要未雨绸缪。
元璋特意派了人前去引诱蛮子海牙麾下的水军统领们,要他们来自己这边互市,结果趁机扣下了其中十九个善于操练水军的小头目,恩威并施之下令他们归附,让他们教授诸军习练水战。巢湖水师来附后,元璋即又命廖永安、张德胜、俞通海等人担任水军将领。
不久,为了检验训练效果,元璋决定演练一把,于是他亲率水军于峪溪口向蛮子海牙所部发起主动挑衅,并排开了阵势做出大打的准备。蛮子海牙见状,轻蔑地笑道:“狂妄小儿,以这几条破渔船就敢挑衅我大元水师!”
蛮子海牙立即领军出战,虽然元军战船高大,但行动有所不便,这已在元璋等人的预料之中。这时,廖永忠便对元璋建议道:“副帅,我水军船只虽小,利在灵活多变,可采用群狼斗猛虎之术!”
元璋当即采纳了这一建议,但见廖永安等人操舟如飞,左右奋击,对元军水师进行了各个击破,竟一举大败骄狂的元军。
这一战大大增强了众人南渡的信心。接着,元璋便准备乘新胜之威实施渡江计划,他立即召集诸将商议,其中不少将领都提议应当“直趋金陵”。
众人的这种想法已在元璋等人的预料之中,于是他示意冯国用站出来解释道:“鉴古才能知今,自古以来有无直趋金陵而侥幸得胜的?有是有的,但皆因事起仓促,长江江防未备,金陵城防也不周,如那宋高宗初年,便是如此!当时金军大举南下,在采石与慈湖两地受阻,又转而从马家渡寻求突破,此时皆因镇守金陵(时称建康府)的杜充颟顸无能,才令金军侥幸成功!”
“俺晓得那杜充,岳爷爷在他帐下时着实受了他不少气,这厮可不是什么好人,最后还投降了金国!”花云笑着插言道。
“是的,这杜充暴戾恣睢、刚愎自用,是个坏事之徒,文臣中的败类!”冯国用喘了口气,继续道,“其后三十年,金主完颜亮几十万大军南犯,眼见金陵一带防备森严,他只得挑选了一条老路,这就是咱们今天要说到的采石矶!想那隋朝灭南陈时,隋朝大将韩擒虎(也就是李卫公的舅舅)便是先行率军夜渡袭占了采石矶,后直陷建康拿住了昏庸无能的陈后主……不过好在南宋出了个主战派文官虞忠肃公允文,他当时虽然官卑职小,可硬是率领不足两万的队伍击败了十倍于己的强敌,取得了采石之战的大捷,不仅保住了南宋半壁江山,也让金主完颜亮死于非命!采石之战可谓气壮山河,震古烁今,大长了我中华志气!”
冯国用介绍完了历史教训,元璋便道:“如今江上戒备森严,那金陵城更是不容小觑,诸位想想,可有何进图良策?”
刚才还说得热闹的众人,此时都不言语了。当时郭天叙、张天祐、邵荣等人也参与了会议,郭天叙略有些不耐烦地说道:“元璋,有什么想法你就赶紧对大伙说吧,渡江之事是你发起的,你全权处置即可!”
“是啊,我等听你调遣就行了!”张天祐附和道。
“好,感谢主帅和右副帅的信任!”元璋拱了拱手,继续道,“欲取金陵,必自采石矶始,国用兄刚才也向大家说明了。采石矶才是南北的喉襟要害之地,一旦得了采石,才可进一步图谋金陵!”
“金陵就在咱们几十里处,采石可是在咱们二百里处,为什么绕那么远呢?”花云依然不解。
冯国用耐心解释道:“先绕道攻采石,那金陵守敌就鞭长莫及了;得了采石,我等才可以水陆两路人马进取金陵,如此胜算才大,此乃高屋建瓴之计!得了采石,也可以由此堵截住长江上游来敌,这样我等就不用担心三面受敌了,花老弟,明白了吗?”
花云思虑了一番,笑着应道:“这回俺老花有些明白了,刚才您的话太文,左副帅的话太绕,哈哈。”
众人跟着哄笑了起来,就这样大致确立了南渡方略。散会以后,元璋便对李百室、冯国用和徐达等亲信说道:“此番南下,如果在金陵立得住脚,可就算咱们鲤鱼跳过龙门了!可要确保万无一失啊!”
“副帅放心,我等必得天助!那蛮子海牙已经证明不是我等的对手,渡江成功已有九成的把握!”冯国用慨言道。
“副帅放心,我部早已摩拳擦掌、枕戈待旦了,但求必胜!”徐达慨言道。
“如今诸将齐心,乃是成功之象!”李百室补充道。
队伍就要南下了,元璋最放心不下的自然就是家属的事情,为此他回家后又特意对秀英叮嘱道:“此番不同于到他处,一旦被官军的水师封锁住,那我们彼此的联系就要中断,所以夫人自己要多加小心才是!我部过江之后,夫人可听从咱的号令,也护送家属们赶快渡江,良机稍纵即逝,千万不要拖延!”
“放心吧,你在前方多打胜仗,我们在后方才安全!”秀英果决地说道。
“还有一桩咱最放心不下的,如今天气炎热,途中又多舟车颠簸……”
秀英抢在元璋之前道:“嗯,我知道的,是小红吧!她身孕已有八九个月了,眼看就要临盆,我一定会加倍细心地照顾她的!你做好你分内的事情就好,如果小红有个三长两短,你唯我是问!”秀英知道此次南渡关系重大,所以她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来,一应家事都管了起来,务必不让元璋多分心。
见秀英这么有把握,元璋便欣然道:“好,夫人办事,咱比对自己还放心!”
就在这时,朱文正吵吵着要见四叔,元璋便把他叫了进来。文正一进门便激动地说道:“此番渡江南下,四叔让侄儿也出战吧!”
元璋打量了侄子一番,面有难色道:“你小子才学了不到一年,武艺不精,你还是先留在后方保护家属吧,这里任务也很重!”
“后方家属的事,有耿再成他们呢!我武艺进步可大着呢,‘黑赵’师傅还夸我天分高、进步快呢,不信恁问婶娘!”
“的确进步很快,看来你们老朱家都是练武的好材料!”秀英在一旁对元璋笑道,接着她又转向了文正,“不过这往后日子还长着呢,战乱在十年八年以内恐怕也不能平息,依婶娘看,你还是先消停一阵吧!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嘛,何必急于一时!”
“就是啊,那刀枪剑戟可不是闹着玩的,轻者残疾,重者没命,老叔当初是走投无路才投军的,何况咱好歹也学了四五年呢!”说着,元璋站起身拍了拍文正的肩膀,“你婶娘这里,正是用人之际,指使别人都有不方便之处,保儿、文英、文辉他们也还小,都倚靠着你这个老大哥呢!”
但朱文正还是不依不饶道:“四叔你把那邓愈介绍给我,就是要咱向他学习嘛,人家邓愈老弟都出来打拼两三年了,我总窝在家里,不太像话,总要经历下锤打才能有助成长嘛!”
元璋颇有些为难,只得道:“好吧,我就退一步,你也退一步!渡江之战你不要参与了,等到攻打金陵城时你再参战吧!此战可是关乎我部的前途,你若立了功,咱们全家脸上就都有光了!”
文正想了一会儿,道:“好吧!多谢叔父大人成全!”磕过一个头后,他便转身离开了。
望着侄子远去的背影,元璋不禁叹息道:“这小子油盐不进,有点不讲道理,许是过于放纵他了,咱的话他都敢不听!”
秀英随之叹道:“二十多个孩子呢,我也照管不过来,再说这孩子也老大不小了,性子不易改了!”
一切安排妥当后,这年的六月初,元璋便亲率徐达、冯国用、冯国胜、邵荣、汤和、花云、常遇春、邓愈、耿君用、廖永安、俞通海等将领各引舟船南下,以此揭开了渡江战役的序幕。
借着夜幕的掩护,征南船队准备出河口入长江,向上游进发。这时,只见船队后面几十里处黑云蔽天,没一会儿便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下。于是,船队不得不暂时靠岸驻停。
这似乎不是什么好兆头,大伙的心里不禁有些发虚!元璋也有些暗暗着急,他只得再次向上天祈祷,希望赶快云销雨霁。不过,元璋表面上仍显得泰然处之,一如平常;众人见他如此,很快便安定了下来。
所幸第二天天气就好多了,黎明时分,将要入江时,元璋特意把船队分成两支:一支右军由西南方向,一支左军由东北方向,以钳形攻势杀向牛渚矶a。在分派任务时,元璋特意对邵荣说道:“咱亲自率领左军,右军就交由邵将军负责吧!”
邵荣拱手道:“请副帅放心,我邵某不攻上牛渚矶,愿提头来见!”
“邵将军好魄力!”元璋又转而对大家强调道,“采石是一个大镇、重镇,那里的守备一定相当严密。可是整个牛渚矶前临大江,防线过长,元军难为备御,而今我们兵发牛渚矶,其势必克!”这既是给大家打气,也是要大家做好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
当时西北风顺,舳舮齐发,云帆蔽江。见此盛壮情景,军士们无不欢跃,群情一片激昂。元璋与徐达、廖永安等人一路,当他们快到达牛渚矶时,风力越发强劲,船只很快便靠上前去。
离岸还有十几丈时,只见元兵都在矶上严阵以待,弓弩齐张,甚至他们头上的盔缨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而船上的元璋所部一时间竟也未敢轻举妄动,顷刻之间,战场上出现了一种奇特的静穆!
短暂的沉默之后,突然,岸上一个元军小头目大喊了一声“贼兵来了”,双方才好似猛然从梦中醒来。霎时间,一片箭雨从岸上铺天盖地地射出,船上众人纷纷举起盾牌遮挡住身体,急风暴雨般的声响过后,船头上落满了箭杆!
船上众将士爆发出一阵阵呐喊,喊杀声中,船队顶着箭雨,快速向岸边冲去。打头的几条船上的将士换乘小船陆续登岸,很快就与元军战成一团,由于后续部队登陆速度太慢,兵力不足的义军被元军压制在滩头上,一时无法打开局面。
徐达的船尚排在后面,他远远看到岸上情形有些不利,于是命令常遇春等人换乘小船立刻去支援,必须一鼓作气杀出条血路来。元璋正在船上着急之际,但见常遇春飞舸而至,元璋于是大声向他喊道:“如今可不正是你一展身手之机?成败皆在此一举!”
a 今安徽当涂西北长江边,北部凸出部分即为采石矶。书中提到的“太平路”即今当涂一带。
常遇春手持一支能刺能啄的长戈,他挥舞了一下长戈向元璋示意,乃应声而起,奋戈直前。
常遇春先从身边的兄弟手上取过弓箭,瞅准了几个元军头目,将他们一一射翻,可谓箭无虚发。他身边的十几个人都跟着大声吆喝起来,其他将士受此鼓舞,也跟着欢呼起来!
元军的士气受到了打击,常遇春随即带着蓝玉及手下十几个兄弟一气冲到了岸边。元军很快扑了上来,围住了他们,常遇春见状,奋起一跃跳到岸上,顿时便如虎狼入了羊群,杀得元军纷纷后退。蓝玉等人也乘机上岸,开始接应其他人马登岸。
元璋在船上看得分明,只见一身披挂的常遇春一往无前,身中数箭却浑然不觉,大呼着左冲右突,真如说书里常言的威震逍遥津的张文远,或者单骑陷阵的李唐王的绝世风采,可惜就是缺少了一匹般配英雄的宝马!
“看来有朝一日定要给遇春配上一匹宝马了!”元璋这样想着,便有些走了神儿,待他回过神来时,只见遇春一人就已杀得元军遗尸遍地,好不壮观。包围他的元军无法抵御其锋芒,纷纷躲闪,顿时慌乱起来。元璋忍不住大声赞叹道:“好个常遇春,果然是个打先锋的料!”
后军人马受此激励,纷纷下水登岸,一齐向矶上涌去,元军越发惊骇,纷纷后退。
登陆区域越发扩大,徐达、花云、冯国胜等部也趁势杀上了牛渚矶,局面逐渐落到了元璋部的掌控之中,经过一个多时辰的激战,力不能支的元军终于溃退而去。大家乘胜追击,直扑采石,此时右军在邵荣的带领下也已成功登陆,左、右两军的主力会合后,居然不到半天时间就成功地攻占了采石。
采石不一日即告失守的消息一经传出,沿江元军堡垒无不震动,竟有不少望风而逃者。元璋闻讯不禁欣喜道:“看来首战取得大胜的意义确实非同小可!”
大部分将士不仅不知道元璋整个渡江作战的计划,甚至连夺占太平路的计划都不知道。为了让手下将士努力奋战,战前动员时,元璋只是告诉大伙说:“眼前咱们的粮食出现严重短缺,只有过江狠捞一把才能解决粮荒,否则都得饿肚子。”因此大多数将士都以为此次进占采石,只是为了抢些元军囤积在此的粮食财物,于是大伙把能带走的东西都打包后,便嚷嚷着要起身返回。
其实元璋早就看中了长江南岸的太平路这片富庶、险要的重镇——它南靠芜湖,东北接集庆路,地势开阔,又东倚丹阳湖,而湖周围的丹阳镇、溧水、宣城等处皆物产丰富。若能据此以为基本地盘,那是再理想不过的;如果仅仅抢些粮草就回,那就等于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简直是愚蠢透顶!
元璋先去找郭天叙、张天祐二人沟通,他首先问郭天叙道:“主帅,你还要不要回滁州?”
“当然要回啊,不然家属怎么办?”郭天叙不假思索地说道。
“如果家属的事情可以妥善解决呢,你还想不想回滁州?”
郭天叙望了望张天祐,张天祐沉吟半晌后道:“其实,如果我等真能在江南立住脚,这江南自古繁荣,也是不错的选择嘛!但是万一立不住脚呢?保有滁州一带的地盘,也是必要的!”
元璋态度坚决道:“舅父,那恐怕是很难的,一则长江限隔南北,互相难以救助;二则如果坚持要保住滁州一带,就须投入很大的力量,这就牵制住了我们南下的一部分手脚!所以,要江南还是要滁州,只能二选一!”
郭天叙和张天祐都陷入了艰难的抉择,郭天叙突然问道:“如果执意留在江南,那将士们会答应吗?”
“此事请主帅放心!”
郭天叙显然有些动心了,他突然想通了一个问题,便笑问:“这整个南下计划,是否都是你小子事先故意给我等设好的局?”
元璋笑道:“局不局的在其次,如果没有主帅和舅父两位的首肯,咱哪里敢擅自做主?又如何能擅自做主?”
张天祐拍了拍元璋的肩膀,下定决心道:“好!元璋,我们都遵从你的安排,只要能打下金陵,咱们就不走了!”
过后,郭天叙和张天祐又把元璋的想法向邵荣做了通报,邵荣并无异议,但是他心想:“那姓朱的如此滑头,把我等玩弄于股掌之上,你们两个如果还不及时醒悟,那早晚会把性命赔进去的!”
不过邵荣也知道,跟着郭、张二人走下去绝没有什么好下场,所以也就没有跟他们点破,只得任由其自生自灭;一旦郭、张二人不在了,那他们的旧部就得由自己与郭天爵接管,而郭老三摆明了就是一个傀儡,自己与元璋分庭抗礼也就有了实力。
邵荣是个有心人,他觉得元璋可以取法之处甚多,所以处处模仿元璋等人的作为,因此在治军和用兵方面也有了长足进步。目前,他各方面的能力已不输徐达,前番他率领右军顺利攻下牛渚矶,也是其才能的一次集中展现。元璋看在眼里,又喜又忧。喜的是己方又多了一名可以独当一面的大将,将来势必有助于进一步在江南开拓;忧的则是未来自己同邵荣的关系,所谓“一山难容二虎”,邵荣又绝非甘居人下之辈,将来如何了局,也是难说的。
自己跟邵荣的问题太过敏感,元璋觉得跟谁都不能说,就是秀英都不行,因为秀英太仁慈,必然反对自己的“小算计”。他还在等待一位特殊人物的出现,那个人将会在这方面替他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