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表露是一种特殊的分享方式,所以并不适用于所有情况。以下的指导原则可以帮助你了解如何用一种对你和其他人都有利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这个人对你而言重要吗

某个人对你的重要性会体现在很多方面。假如你们之间的关系已经足够深厚,因此分享关于自己的特别的事情可以让你们保持目前的亲密程度。也许你考虑向其表露的人先前很少和你有私下交流,现在你看到了一个建立更亲密关系的机会,那么自我表露或许就是建立个人关系的方法。

自我表露的风险合理吗

大多数人凭直觉计算自我表露的潜在好处和要承担的风险。即便有时可能有很大的好处,但让自己面临几乎肯定的拒绝可能是自找麻烦。例如,去跟一个你明知道会背叛和嘲笑你自信的人分享你的重要感受,就显得很鲁莽。另一方面,如果知道你的同伴值得信赖且是支持你的,那自我表露的风险就会降低到合理的地步。不论在工作或个人关系中,自我表露的风险评估都很重要。有关在工作中泄露个人信息的潜在风险讨论,请参阅第90页的“在工作中”。

自我表露的数量合适吗

有些人很容易患上“TMI”的毛病,也就是分享了“太多的信息”(too much information)。一般而言,明智的做法是不要在公共社交媒体上或课堂讨论中向陌生人泄露个人秘密。即便是那些欣赏教师自我表露的学生也承认,他们不想过多地或者太频繁地听到教师讲自己的私生活。然而,在婚姻咨询或医生预约时,我们反而可能会隐瞒过多的信息。自我表露的关键是认识到有些时间和地点需要我们参与自我表露,而有些则需要我们克制。

自我表露是否平衡

没有什么比这更令人不安的事情了:你向他人倾诉自己的心事,却发现对方都没向你吐露过半句话。你大概会后悔:“我在做什么?”这种不对等的自我表露会造成一种不平衡的关系,导致潜在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有义务去匹配别人的自我表露。重要的是,为了维持双方在关系中的投入,你们必须有适当平衡的自我表露。

有建设性的效果吗

如果使用不当,自我表露可能会变成一个恶毒的工具。每个人在心理上都有一条“底线”,底线以下的区域就是每个人的敏感区。因此在向他人敞开心扉之前,很重要的一点是先想想自己的坦诚可能引发的后果。诸如“我一直认为你不聪明”“我去年和你最好的朋友发生过性关系”之类的评论,有时可能解决陈年旧事而变得具有建设性,但对倾听者、你们的关系以及你的自尊而言都是具有毁灭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