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横向通过解放碑这条街,下面继续写纵向通过解放碑的邹容路,我就从邹容路端头的人民公园说起。但我们首先要弄清这条街为什么叫邹容路。
邹容,巴县人,中国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家、宣传家,中国同盟会发起人,1902年撰著名《革命军》一书,倡言反清革命、创建中华共和国,自称“革命军中马前卒”,遭清廷和上海租界拘捕,1905年4月3日病死于狱中,年仅20岁。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追授邹容为“陆军大将军”。1943年1月2日,重庆市政府将新生路更名为邹容路,1946年6月,在市区两路囗下南区公园建立由时任市长张笃伦敬题的“邹容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座基上刻有清末民初革命家、国学家、史学家、书法家章太炎先生,1922年为营建上海邹容墓所撰《赠大将军邹君墓表》。
人民公园下连川东道、重庆府、巴县三级封建社会的政权衙门,这三级衙门都在老巴县土地上,因此重庆人往往说自己是巴县人,其实这样讲是很对无错的。这里是巴渝12景之首“金碧流香”所在地,清雍正年间巴县县令王尔鉴,从县衙爬上后山,极目远眺,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诗兴大发,留下:巴山耸秀处、金碧有高台,何处天香至、疑从月窟来,江环千嶂合、云度九门开,每一凭栏眺、清芬拂草莱。这一人间瑰丽诗篇数百年来经久不衰。
1921年5月,川军第二军军长杨森兼任重庆商埠公署督办时,既为体现他崇尚洋派和新潮,又体现署政新政绩,也为给市民提供一个休憩娱乐、观景畅怀之地。于是将巴县县衙后面濒山府第划入大半,整修了这条联系上下半城可直达西三街的盘旋石梯,半山上随形就势建起花坛、悠然亭、金碧山堂、江天烟雨阁。其间重庆的政权,杨森、刘湘几易其手,公园建设修修停停,成了胡子和烂尾工程。1929年2月,重庆建市后,终于在军伐、四川省主席刘湘爱将,首任市长潘文华的督促下,半年后的1929年8月正式竣工,取名中央公园,这也是重庆市第一个正儿八百的公园,从开建到迄今已近百年。
国府抗战避敌迁都重庆,1939年塑中山先生像后更名为中山公园,郭沫若曾在此做过抗日演讲,马思聪在此演奏过《思乡曲》,叶浅予在此举办过画展,冯玉祥在这里组织书画义卖,向各界募捐赈济灾民和支援前线,1938年底《新华日报》发起的抗战“义卖献金”活动更是盛况空前。1946年修建辛亥革命广州黄冈起义牺牲的三位川籍人士纪念碑,1947年修建日本对重庆大轰炸期间,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而献身的81位消防人员殉职纪念碑,陆续还建起中央戏院、中央茶舍、图书馆、阅报栏、喷水池、射击处。
1950年7月,新政权对破败、荒芜的公园完善设施、精心维护,更名后的人民公园,成为市民前望南岸连绵山峦,后览都市繁华街景,遛鸟、品茗、读书、赛诗、手谈的好去处。让我记忆犹新的是解放初期,公园有一位两米多高的巨人——龚大汉,旱冰场收票、维持秩序和负责清洁,还有一侏儒——叶矮人,负责饲养狮、虎、豹、熊、大象、蠎蛇、孔雀和鹦鹉等动物。
从公园路踏上邹容路,左边的左营街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军分区、重庆警备区机关,若追溯更早一些,军阀刘湘在此设四川善后督办处、省政府、国民革命军21军军部等。右边是人民公园9号,原国民政府中央信托局办公大楼,这栋两楼一底砖木结构的大院子,解放后作为西南贸易部干部宿舍,住在这院里的两百余户人家,大多吃“供给制”拿“折式单位”,都在财贸系统就职。院子里设有门房、公用电话、食堂、公共厕所、自来水房、开水屋、消防水池,院子里绝大多数人陆续成为财贸系统的各级领导,三年自然灾害时,院里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干部,享受县团或行政13、17级以上,每月烟、酒、糖、油、肉、豆等特供。
走出街口有条左接较场口右通朝天门的中正路,解放后更名为新华路,但这条路更具影响力的名字叫“大梁子”。“梁”者,山脊也。经考证这“大梁子”之源,是昆仑山延伸的大巴山、华蓥山,大巴山、华蓥山余脉歌乐山又蜿蜒至小龙坎平顶山,一路高低起伏经虎头岩、鹅岭,抵达枇杷山,收尾在扬子、嘉陵汇流处的“大梁子”。百年前母城还无公路,从大梁子山脊俯瞰江城、饮虹揽翠,一袭陡峭曲折的石梯与下半城连为一体,山在城中、城在山中,“金碧流香”俊俏无比。
1932年端午,磁器街至小什字公路修通,1938年陪都时,才将过街楼、神仙口、打铁街、字水街、半边街、苍坪街、顶子街、大梁子、三层土地等街名废除,统一取名中正路,解放后更名为新华路。这条与民族路、民权路平行的街道极不平凡,从磁器街细数过来,有重庆接骨斗榫最具名气的骨科医院、凌汤圆“钰合祥”分号、重庆美术公司工艺场等。
1938年初著名画家武辉夏父亲,抛家弃产从南京逃难避敌,拖家带口颠沛流离徒步来到重庆,在中正路482号由小作坊,慢慢做大做强,抗战末期武家生产的“坚固”牌肥皂,已经是重庆城家喻户晓的名牌。解放后公私合营武家生意由国家兼并整合,在美术公司供职的著名画家孙洪住进了武家大院,孩提时的武辉夏,就是在亦师亦友孙洪的引导下拿起画笔、热衷绘画,逐步走向画坛的。
“坚固”肥皂厂旁,是按满族风格建造,住有好几十户人家的“旗人居”、军政机关、银锡象牙制品作坊、宜昌煨罐夜壶陶器店等,陕西人马振祥开的,拥有狼豺狐、虎豹貂等各色皮货的马记北疆皮货行等。跨过邹容路往朝天门方向,依次是渝中区人民医院、人民剧场、化工油漆商店系国民政府交通部电报局、青年宫、群众艺术馆、重庆制镜厂、长安寺、著名的“雅兰”电子城、二十五中、1987年10月长江索道开张、改革开放最先冲破禁锢的新华路小商品市场一条街.
这条路上的“人民剧场”很有些来头,曾听著名书法家、人民剧场经理魏功钦老先生说过,此处的原“华章大舞台”是1915年创建,1925年改为专演京剧的“乾坤大舞台”,后因电线短路毁于火灾。1929年范绍曾为喜欢京剧的姨太太殷园买下这地块,在“乾坤”旧址上重建,“一姨”同音,建筑风格上又无处不体现“圆”,为此取名“一园大戏院”。解放后“人民”二字最吃香走红,政府接管更名“人民剧场”,先后由西南人民艺术剧院、重庆市歌舞团、重庆市歌剧团管理和驻场演出。
跨过新华路,进入商家连绵的邹容路,右侧是卖花圈丧葬品的明器店、售卖定制戏曲服装及行头的工艺商店、无线电维修部等。“重庆剧场”在民国路既后更名五一路而之前又曾叫机房街,与邹容路交叉的十字路口,1953年在又新大戏院原址新建,宫庭式门厅、回廊、影壁、休息厅甚是豪华,它曾是原西南川剧院、四川川剧院、重庆川剧院主要演出场地。当时川剧名角金震雷、周企何、袁玉昆、陈书舫、许倩云(1953年被评为全国劳模、重庆川剧团团长)等身怀绝技,他们的名头家喻户晓,代表剧目有《评雪辨踪》《杜十娘》《柜中缘》《做文章》等。
重庆剧场侧边曾是专演新闻纪录片的五一电影院,再往前走有被誉为“最佳川菜”的百乐门饭店。这条街位于大梁子段的“一川大戏院”,是驰名中外的“厉家班”抗战避祸,辗转湘、鄂、黔、滇、蓉皆不如意,最后选定陪都在此落脚走红,并牢牢扎下深根。厉慧良的武生、厉慧斌的净行、厉慧森的丑行、厉慧敏的旦行、厉慧兰的老生。“厉家班”的当家戏“大闹天宫”“霸王别姬”“四郎探母”演出经久不衰,当时的重庆人皆耳熟能详,“厉家班”为西南地区京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培训出骨干,作出了重要贡献,重庆人以有“厉家班”而骄傲自豪。1955年后,“一川大戏院”成为重庆京剧团的演出排练场和剧团办公地。
邹容路口左侧,端头的“绍兴酒家”曾是一在清末衙门当过差的周师爷开的,重庆成为战时首都和大后方,大批下江人涌入,深谙江浙人极其喜好黄酒这一口,于是专门与在下半城储奇门生产黄酒的重庆老字号“允丰正”合作售卖黄酒。再加上这里商业兴旺、交通畅达、演艺人员和看客众多,因此生意很是红火,尤其是一些落泊的“冬烘”,兜里只要有了两子,便要一壶烫了的黄酒,点一碟咸菜或豆豆,消磨半天时光。
著名画家、国立艺专绘画系教授兼教务主任丰子恺是浙江桐乡人,与周师爷贵为同乡甚是交好,只要进城便一定来酒家与老板叙旧或约上三五挚友来此品酒谈艺。周师爷与丰子恺有个约定,只“出”故事,不给酒钱,丰子恺不过意,送了老板一幅《随意》绘画和题款“一碟咸菜可下酒、两杯淡茶伴读书”,老板把画挂在大堂,观者如鲫,无不啧啧称赞,故而许多年后尚有人还记得。这则轶闻我不仅听建国前“允丰正”会计部主任刘荣灿老先生讲过,我陪重庆日报老革命、老总编王古泽去桂林开会,路上闲聊时他也给我讲了这则故事。
顺路下去是借丰子恺画作“随意”二字取名的面馆,卖熨斗糕、三角粑、冲冲糕、醪糟鸡蛋的“喜相逢”甜食店,旁边是出售毛线兼织毛衣的“舒适毛线铺”。再下去的邹容路37号,是抗战时经大韩民国重庆临时政府决定,自愿交中国政府管辖,统一调度指挥,唯一的外国军队——韩国光复军总司令部。
紧邻的“味苑”餐厅,是中国商业部定点川菜培训中心,写到这里,勾起我四十年前的一段往事。当时改革初启,对出国出境人员纪律要求甚严,当时市里某局的两位领导干部去香港考察,因作风不检,接受港商宴请、应邀参观红灯区、观看大尺度表演、购买奢侈品等,定性向往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而受到政纪处分并通报全市。恰好此时从二商业局朱维新局长处,了解到由“味苑”领衔派到香港位于轩尼诗道“重庆饭店”的姚红阳等特级厨师,遵守纪律、严于克己、不踩红线的事迹,于是写出《重庆八厨师,在港千日、一尘不染》的报道,刊发在《四川工人日报》头版头条,此稿曾荣获1983年度四川省好新闻一等奖。
“味苑”餐厅左侧的自由巷,有爱国将领、外号“傻儿师长”范绍增两楼一底带小花园按上海愚园路石库门风格,用砖石木建成的公馆,在那个特殊的岁月,范绍增有钱有权又有枪杆子,因此妻妾成群。他说自己身在行伍,居“丘八”之头,戎马倥偬驻地不定,任务突至战事瞬息万变,逃生自保寻常事,无暇顾及儿女教育,为此他纳妾有五标准:年轻貌美、身体健硕、知书达理、拒娶名门、不要缠足。
范绍增每娶一房便置业一处,因此他在五四路来龙巷内,一次就修了建筑风格一致的多栋“范宅”小院。他最大也是最有名的一处官邸,便是紧临上清寺、电信局旁、消防队正对面的“范庄”。抗战时范绍增率部出川,击毙日军第十五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击伤日军第十师团长少将团长河野,获“青天白日”等多枚勋章。1949年底反蒋起义,解放后政务院根据其爱好,安排他出任河南省体委副主任。范绍增是一个敢作敢为,不甘尸位素餐的人,他身在其位谋其政,为河南省体育场馆建设、人才培养作出了杰出贡献。
迈过民国路也叫五一路,往下是卖豆花、蒸菜、冒耳头的“渝香村饭馆”,建国前后叫“皇家照相馆”,“文革”时更名的“新艺照相馆”,再往下是重庆最具名气的“精益眼镜行”,继续往下便是有坐堂先生的“保安堂药店”。街对门是重庆百货站文具纸张批发部、重庆搪瓷厂营业部,重庆百货采购供站办公楼,著名的横跨三个街区,改革开放前重庆最大、条件最好,有遮阳棚、统一建筑格式、固定摊位的“大阳沟菜市场”,其招牌是著名书法家张健的墨痕。
走过大阳沟菜市场邹容路出口,第一家是出售日用杂品的商店,紧挨着“陆稿荐”,这“陆稿荐”本是苏州百年老字号,抗战时期,苏州人孙云飞引进重庆,后由荣昌人郭志煊结合川味改良,其酱鸭、叉烧肉、五香熏鱼、卤汁豆干等特色独具,深受欢迎。紧挨着的是古旧书店,掌柜老先生眼光独到,专门收购和出售古籍真善本线装书,重庆书协原副主席毛锡雄的父亲,就是该店颇有眼力的鉴定师。隔壁是邮局报刊门市部、再隔壁是珠宝玉石商店。
大阳沟口子正对保安路,又曾叫过米花街,继后又叫八一路,现在冠名“好吃街”,这条街一家挨一家都是特色名小吃,王鸭子、串串香、羊肉笼笼、鸡丝凉面、正东担担面、山城小汤圆、“一四一”火锅、湖北味“四象村”等等,那妙不可言的色香味形,让人难以抵挡这些美食的**。不过早些年重庆百货公司旁边的“官茅司”,人多蹲位少成天排长队,外面锦绣江山、漂亮门面,里面臭气熏天,难闻半条街,若碰上掏粪车一堵街口就是半天,再好食欲也没有了。中国近代女作家、鲁迅提携的小友萧红、成名作《生死场》发表后,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抗战时颠沛流离辗转来到重庆,就寄居在解放军剧院对门的一个大杂院里。
出街口第一家便是重庆茶厂茶叶门市部,隔壁曾是天天打拥堂的“汉宫毛肚火锅”、二轻工艺美术品商店,楼上是解放前的红旗茶社,据说这里曾是中共重庆市地下党高层的联络点。1963年夏,电影《在烈火中的永生》来重庆实地取景,由于甫志高被捕叛变,李敬源与许云峰急于在新生市场茶楼碰面交换情况商量对策,这场戏就在此拍摄。再过去一个门面,就是面对解放碑当年渝中区品种最齐,营业面积最大的大众糖果商店。
“解放碑”,这是重庆孩子成长、外地人来渝必定“朝圣”的心仪之地,下面扼要谈谈“解放碑”的诞生和变迁。1939年3月12日,国民政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4周年的纪念日,颁布了国民精神总动员纲领,决定在都邮街广场建一座激励全国工农商学兵,命运与共抗战到底的“精神堡垒”。堡垒为四方形炮楼木质结构,共五层通高七丈七,含纪念“七七”抗战之意。“精神堡垒”建成后,多次被日机炸毁,对这抗倭精神支柱、团结不屈向征,山城人民屡炸屡建,从木质结构到钢筋水泥,这里一直是陪都各界举行抗日动员、庆典、集会的重要场所。日本战败投降后,为让全国人民永远牢记宁死不屈的爱国抗战精神,1945年10月,重庆市临时参议会决定重建“精神堡垒”,1946年10月奠基,1947年8月完工。
1947年10月10日,重庆市政当局召开各界参与的万人集会,庆祝“纪功碑”落成。市长张笃伦主持并致辞,介绍了纪功碑为柱体盔顶钢筋混凝土结构,碑身通高27.5米、直径6米、共八层、八棱形内空,内有钢制螺旋式楼梯141步,碑内珍藏着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二战胜利时写给重庆人民的信等文物。面向民族路的“抗战胜利纪功碑”七个鎏金大字,落款“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月三十一日,重庆市市长张笃伦”。碑座八面石碑上铭刻有国府“明定重庆为陪都令”,国府文官长吴鼎昌、重庆行营主任张群等撰写的“抗战胜利纪功碑铭”等辞章。
重庆解放后,大型集会、重大纪念日也都选择于此,主席台就设在高出马路1.6米,直径20米的水磨石基座上,1950年10月,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改题此碑为“人民解放纪念碑”。近年来,文史专家、不少市民强烈呼吁,还原历史本真,恢复“抗战胜利纪功碑”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