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时候,演员这种毛病并不多,没想到到了上海及台湾,这种毛病可就很多,演《武家坡》,王三姐也跟台下飞眼;演《起解》《会审》,苏三也同观众丢眼神,似此种种不一而足,闹的青衣、闺门旦、花旦三种脚色的表情,没有分别。这还不足,近来人演《双娇缘》,总是讲一去三,颇自得意。可是演宋巧娇的时候,自以为很够庄重,然而因演惯了刘媒婆,不晓得哪一个时候,刘媒婆气味不自知觉的就流露出来。这总算是把刘媒婆的表情,给宋巧娇安上了,这合乎道理吗?然而演戏的人,方在得意,看戏的人也大为捧场。国剧到了这步田地,不能不说是退化,由此佩服老脚们演戏,是注重规矩的了。
许多人恭维德林为正宗青衣,他已经不爱听了,还有呼他为老夫子这个名词者。更有许多人说,戏界人通称他为老夫子,足见大家对他之尊敬。其实老夫子这个名词,来源也不是那么回事,这是王瑶卿给他上的一个外号。瑶卿得在清宫中当差,乃是德林的保荐,照宫中的规矩,凡经某人保荐的脚色,永还得管保荐人叫老师或先生。其实这也没什么明文,不过就是升平署总管太监等等,创出来的这种称呼法,他们以为举人进士,都是由大主考房官等等保荐的,都称为老师,自己称门生,那也是由保荐人,保荐给皇上家的,这也是由保荐人保荐给皇上家的,事同一律,当然也得叫老师。不管他的理由如何,但他说出来,大家就得遵守,否则他可以怪罪的。瑶卿之于德林,当然也不能例外。按岁数说,德林比瑶卿大约长二十岁,他本可以呼为老师,但他们戏界,串着蔓都是亲戚,论亲戚他是叫德林哥,而且叫了二十多年的工夫,也叫惯了,临时再改,也有点别扭,瑶卿又不是那样拘谨的人,他也不愿叫,但在宫中叫德林哥,是万不许的,没法子他就送了德林一个外号,曰老夫子。外界人不知,以为是完全是恭维的意思,其实不是那么一回事。
德林为人,道德很高,极讲信用。第一当来手,不赚无理之钱。第二不乱收徒弟,下边分别谈谈。
不要黑钱不收徒弟
什么叫作当来手呢?从前团拜、庆寿等等,演堂会戏,必先请一位当戏提调。团拜的堂会,则请本省或本科中之熟于演戏之事者任之。庆寿则于亲友中之熟于此事者,求其帮忙。戏提调,虽熟于演戏,或认识戏界中人,但他认识的人总是少数,而且也不能亲身到各家去找,所以必须找一位与己相熟的戏界人,一切由他承办,这种人就名曰来手。当来手也得有两种要素:一是对于常当戏提调的人,得常常来往应酬,有机会就得去请请安。各省同乡,各科同年中,都有这种人员,当来手者也得常常去酬应。二是得自己有长搭之班,所谓有班底,还得到各好脚家中,常常走走,因为这种关系,每日东奔西走,也相当的忙碌。彼时当来手最多者,首推余玉琴。所以戏界中人讥笑他,说他睡了觉,他的鞋在床下还喘气。这话可以算是幽默到家了吧?他为什么肯卖这样的气力呢?当然为的多赚几个钱。德林向来不大敷衍人,可也不赚黑钱。黑钱的种类很多,例如约某脚,某脚索二百元,他却开三百元。听说现在台湾这种情形还很多。而德林则绝对不干这种事,所以大家对他多有好感。
为什么不乱收徒弟呢?民国以后,有一种很坏的风气,就是拜师傅收徒弟。按说拜师傅求学,是只有好处,绝对没有坏处的,为什么说他是坏风气呢?这也有个原因。在徒弟一方面,还有真想学点艺术的,但不真心想学的,也大有人在。在师傅一方面,则几几乎可以说是没有真教的,有之也不过是偶尔说几句而已。总之是徒弟携师傅以自重,师傅以徒弟多以自豪。此外还有捧坤脚的一般人,为得该脚之欢心,设法介绍她拜某名脚为师。这种人固然多是另有用意,然为师傅之收徒弟者,有时也另有用意夹杂其间。这些事情,实在不应该多说。德林向来不大收徒弟,真正给他叩过头的,只有王勤侬一人。有人说姜妙香也算拜过,其余则皆未正式拜师。但德林对后辈,极肯指教,且极殷勤和蔼。例如他跟兰芳,并没有拜师,可是他对兰芳,无一处不尽心;而兰芳对他,也无处不以师礼待之。但是那些女脚们,他总是以躲为事,可是女脚们,也不会去找他。
晚年登台
民国以后,我因研究戏剧,便常常到他家去请教,有时候谈两三个钟头,他也没有不高兴的样子。他是同治元年生人,咸丰以来的名脚,他都赶上听过看过,所以他知道的很多,提起哪一位名脚来,他都可以述说一大套,听着真是有味。我固然问过的人很多,但我得的德林的益处,也多得很。可惜我彼时只注重艺术的研究,忽略了各名脚的记载,否则把他所说的情形,都详记出来,不但可把各名脚的德行艺术传之后世,而且也是很好的一部梨园史。现在再想从新追忆,就很难了。
我得过他益处很多,我常报答报答他,给他编两出戏,但他年岁已长,不能常演,又不搭长班,亦不能排演,后来又想给兰芳排戏,把他加入,他可以使人多看到他几次,否则他只演《探母》《武昭关》等等少数的戏,每年不过出演几次耳。然又有难处,兰芳有新戏,必要到上海去演,而德林因年老不愿出远门,且与凤卿戏码,前后不好安置,又未能如愿。不得已只于《麻姑献寿》《上元夫人》两戏中加入他为王母,并且特告兰芳演《大登殿》,请德林去王宝钏,兰芳去代战公主。因为公主唱词中,有王宝钏比他好看这类的话,马大江海词中也有这类的语言。德林扮好之戏,忽然想起这种情形,对我说:这出戏唱着不合式,我问为什么?他说:若说我比兰芳长得好看,台下非乐不可。我乐了,说:不要紧,我早有安排,您到台上一听就知道了。我给他改的是:公主问:“怎么这位姑娘看着很面熟啊?”马大江海说:“敢情熟?他是你的先生呢!”把原来的问答,整个改了,台下大拍掌。这话固然不合戏情,但由小花脸说出来,也不算出范围。这样一捧德林,他当然大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