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培连他儿子小培都没有教过,何况叔岩呢?但叔岩恭维他太利害,他无法,只好也得教一些,于是拣了一出不十分叫座的《战太平》,教了叔岩,而且只教了半出,并未教全。其实这些地方,是叔岩没有想开,他一定不会教的,就是叔岩自己也是一样。他后来也曾收了几个徒弟,试问他一五一十的教谁来着?陈德林之子少林,乃叔岩之内侄,叔岩一片好意,很想教导教导他,少林他还肯用心去学,但结果也未教什么。李少春拜他为师之时,执见礼颇厚,闻有烟土几十两,叔岩自是很高兴,但也未教什么,也就是大体的谈论谈论而已。不过有天才的演员,你只管闲谈议论,他听到了,也可以得许多的益处,叔岩更是如此,他不但有演戏的天才,而且聪明过人,又兼常看谭戏,所以他得谭的好处也不少。
这里说,好脚不肯教人,或者有人不相信,说我说他们闲话,也或者有人说,好脚都自私,其实这两种思想,也都不是十分对的,现在可以附带着说几句,作为证据。比方先生给徒弟说一出戏,全出身段表情话白歌唱等等,都教会了,得多大工夫?这里一概不必说,只谈唱功一门,也不必谈全剧的唱功,只谈一段,请问:这一段唱功,得先生唱多少次,徒弟才能记得清楚?这当然必须教者,唱给徒弟听,哪一个好脚,肯卖这样大的气力?在不能登台专靠徒弟吃饭的人,他当然非卖这样气力不可;若好脚大天登台,他当然没有这种闲空,没有这样精神,这就是好脚不肯教人原因。
叔岩的学谭鑫培
叔岩除童伶时代外,一生得力于谭鑫培,这也有其他的原因。叔岩成年之后,该时的好老生,除谭外,只剩下了孙菊仙、许荫棠、汪桂芬这三个人,都是宽嗓,叔岩绝对不能学。再者这三个人,可以说都是票友出身(桂芬虽非票友,也等于票友),叔岩又不屑于学。所以他一切举动,都是专意仿效鑫培。谭死后,连谭的检场的,都找来应用,有时也借此标榜。而一般外行,却也拿这个来恭维叔岩,他自己也颇以谭自负,所以刻了一块“范秀轩”的图章。叔岩之身材嗓音,倒是正好学谭,他这步路,走得是很对的,不过以谭鑫培自负这一层,也有人恭维他,说他极端像谭,这倒是可以不必的。叔岩之天才,虽然近于谭,但绝对不会真像谭,因为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够一切都像另一个人的。
从眼神说起
第一眼神。谭之眼神,极足极亮,叔岩绝对不及,所以凡用着眼神的戏,叔岩都不及谭。《武家坡》一戏,乃是薛平贵故意调戏王宝钏,鑫培之眼神,是时时露出故意调戏的神气来,又精神又有趣,叔岩则望尘莫及。《打鼓骂曹》一戏,祢衡看不起曹操的神气,鑫培时时用眼光表现出来,他用眼一看曹操,他那眼光的神气,观客便都可以感觉到,他是瞧不起曹操。叔岩亦不错,但只可以用身段表现之,眼神则不够。总之凡与眼光有关系之戏,叔岩都差。不过这种情形,对于戏剧,没有深刻研究的人,不容易理会,这也就如谭鑫培初次演《捉放》,就有许多老脚不赞成,都说倘陈宫是这个样子,则曹操一定活不了,盖陈宫为忠厚人,而鑫培则特精明,故老脚都有这种议论。总之是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所宜。
叔岩的武功
第二谈武功。叔岩虽也有些武功,但非科班出身,终无基本功夫。而叫天出科后,因嗓音未回来,遂演了几年武生,所以他的武功更有进步,一直到老,武功的练习,总未放下,所以《白水滩》一戏,这些年来,谁也演不过他。如《卖马当锏》一戏,末尾之耍锏,叔岩虽耍的不错,但身手腰腿,所谓手眼身法步,就远不及谭。他虽然完全学谭,但因基本功夫稍差,便不及谭好看。又如靠背戏《宁武关》《定军山》等等,叔岩也很好,但腰腿总差。尤其《定军山》一战,耍着大刀片来唱,又俏皮,又利落,叫天演来,可以说是谁也不及,何况叔岩。
第三学人不可忘了自己。国剧之表情身段,都与本演戏人有关。因为国剧,不许写实,他一切的动作,都含舞义,所以表情的时候,一则要像剧中人的身份,二则也要顾及本演员。《珠帘寨》一戏,二皇娘因李克用不受令,乃用言语激他,后来李克用接令箭时说“你拿过来罢!”这时候老谭的身段神气。是又颓唐又潇洒,真是老将振奋的神气,因为他年已六七十岁,所以这样做法,非常美观而合理,叔岩也专学谭的做法,便不大好看,因为他本人尚年轻力壮,如此做法,便是郎当而不是颓唐了。青年老生之学谭者,都犯此弊,不止叔岩。
谭是谭,余是余
以上这些话,或者有人不以为然,因为几十年来,全国之唱老生者,差不多都是学谭,他们以为不像谭,就是不好。其实不然。谭固好,不是谭也可以好。例如汪桂芬,大体上说,当然是不及谭,但他有些腔调,实比谭好。在堂会中,常看到的,谭先唱,汪后唱,则二人所唱,大家以为都好听,倘汪先唱,谭后唱,听过汪之后,再听谭,则便觉着味儿不够了。尤其是《战长沙》一戏,凡堂会中他二人都被约,则大半是二人合演此戏,汪去关公,谭去黄忠,二人是各有好处,可以说是尽善尽美,倘换一个过,汪去黄忠,谭去关公,则两人都没有精彩了。此无他,各人之身段嗓音,各有所宜而已。我常对叔岩说:你用“范秀轩”这个图章,当然是以谭英秀为模范,这是很好的思想,一则效法前辈,乃是美德;二则你的身段嗓音,学谭也最相宜。但是你可以拿这个作为用功进修的原则,不可以拿这个作为号召的工具,因为谭自是谭,余自是余,你的腔调,虽然是学谭,但总有些不像,然而你有你好处,又何必非像谭不可呢?尤其是你有几个音,确比谭好听,比方《鱼肠剑》《失街亭》《闹府》《坐楼杀惜》《南天门》等戏,比鑫培确不错,然《汾河湾》《武家坡》《斩谡》等戏,则去谭尚远。
叔岩的幼年
叔岩一生,虽以谭为宗,但得的别人的益处也不少。幼年时,除吴连奎给他开蒙,贾丽川、姚增禄两人给他说的也不少。此二人乃光绪年间,极出名的教师,自倒嗓以后,又常常与钱金福、王长林、红眼王四诸人来往,不断请到他家去吃便饭并说戏,《对刀步战》,就是红眼王四给他说的。《问樵闹府》一戏,他虽然常看老谭演唱,但详细身段,都是王长林、钱金福二人教给他的。所以他演《问樵》,去樵夫的,永远是王长林。演《闹府》,永远是钱金福去煞神。离开此二人,他身段就做不好看。不但此,其他武戏的把子,也是他们几人给叔岩说的。叔岩幼时,虽也学过打把子,但得力于他们几人者最多,因为几十年来,把子打的最好看的要数钱金福,至少是我所看到的好脚是如此。杨小楼把子,也多是听钱金福说的,但小楼打的姿式,则远不及金福,何况叔岩呢?
陈德林给他说戏
以上说的是武戏,至于文戏,则经陈德林给他说的也不少,尤其是老生旦脚合演的戏。《南天门》一戏,则完全是德林给说的。因为德林跟老谭合演很久,谭的腔调做功长处,好在什么地方,德林知道的当然很详细,他给叔岩说,当然可以算是老谭的真传;不过德林中年以后面貌稍差,与鑫培配戏,多是偏于唱功或苦情的戏:《南天门》《寄子》《武昭关》《三击掌》《桑园会》《斩经堂》等等。至于较活泼的戏,则不大合宜,类如《汾河湾》《武家坡》一类的戏,则后来谭多与瑶卿合演,所以这类的戏,都非叔岩所长,因德林晚年与谭演比较少,也就未给叔岩详说。
总之叔岩所听得本界人的讲究,都是很有价值的话,钱金福王长林诸人,虽然多去配脚,但他们的学力技术,都很高深,谭鑫培也是很佩服他们,且很怕他们的,不过因为天才或嗓音的关系,不能当正脚耳!然知识则实高人一筹,叔岩常听他们谈谈,获益自然很多。可是有一样,叔岩听得外界人所谓文人政客所谈的话,则大多数都是似是而非的,而且叔岩很爱交往他们,听得他们谈的话很多,这些话于叔岩,自然有些益处,但害处也不少。
提倡废除“梨园”
例如一次梨园公会开大会,我亦在座,叔岩讲演,说我们应该废除梨园二字,改为戏剧公会,或其他名字。因为梨园子弟,是唐明皇的一帮奴隶,现在世界平等,我们大家,既以艺员相称,就应该往高尚里走,应该以艺术为重,不应该再做专供人娱乐的奴隶,也就不应该再用这种奴才性的名称了。他这一套见解,当然是听得外界人所说的,他对本行人,发这种议论,也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所有在座人员,大多数都反对,说用了多少年的名词,老辈都没有改过,我们岂能胡改?当时有几位请我起来说几句话,我笑了一笑,说可与言再与之言,这些位的思想,不是一时一刻,所能改过来的,然叔岩这见解,是高于那一群人的。叔岩由这些地方,便也很自负,常常的看不起本界人,而本界人因他骄傲,所以也有些恶感。
叔岩晚年在本界人缘不好,就在这些地方。他在本界人缘虽不怎样好,但外界人,尤其票友,对于他都是很恭维的,其原因也在这些地方。前边已经谈过,叔岩出名,全靠外界文人政客的宣传,而不在演戏,因叔岩由光绪末叶,到民国初年,总算没在戏园中演过戏,则当然没有人听过看过,既没有人听过看过,则大家怎么能知道他的好处呢?这是很明显的事情。后在民国十年之后,虽然演了几年,因嗓音的关系,也没有受欢迎,后遂辍演,未再登台。虽然多数人没看过他的戏,但他名气很大,这当然是政客文人宣传的力量了。
叔岩与王凤卿
叔岩自幼,到倒嗓的时期,前边已经谈过。倒嗓后,虽然歇了几年,未得登台,但他每天仍很用功,除前边所说,他领教的诸老脚外,对于他老丈人陈德林,贾洪林、李顺亭、田桂凤等等,也都是很受教的。因为这些人,都跟鑫培配戏很久,关于鑫培的歌唱身段,都知道的很详细,间接的也可以由他们得到鑫培不少的好处。其中得到陈德林的好处更多,如《教子》《战蒲关》《南天门》《武昭关》《击掌》《桑园会》等等,都是德林给他说的。因为德林长同鑫培合演这些戏,所以他知的较详。至于《武家坡》《汾河湾》两戏,叔岩还不及凤卿。但平均着批评,凤卿固远不及叔岩。但这两句戏,除唱功外,一切动作,较比叔岩合局。
想在宫中谋个差使
德林所以特别指点叔岩者,因为光绪末叶,叔岩嗓音,有一个时期较好,想着多多指点他,给他在宫中谋一个差使。在那个时候,这是戏界最重要的企图,而宫中挑选供奉,固然是由升平署太监掌握大权,但在宫中当差的老脚保举,也有相当的力量,尤其是由皇帝(光绪年间,当然是以西后为主)喜欢的脚色保举,力量更大,差不多是必照准的。例如朱桂芳王凤卿二人,年纪很轻,在挑差使的时候,艺术尚很幼稚,可是一经朱文英王瑶卿保举,立刻照准,因为一是其子,一是其弟,尤易得准。彼时德林在西后面前最红,瑶卿就是他保荐的,他要保叔岩,那是毫无问题的,后因叔岩嗓音,又稍颓败,此举便作罢论。这件事情未成,叔岩的心中,当然很不愉快。因为在彼时,叔岩、王凤卿、时慧宝三人并称三杰,这个名词,虽然未能风行,但社会中是承认的;也是因谭鑫培、孙菊仙、汪桂芬为三杰,而叔岩学谭,时学孙,王学汪,三人的程度也相等,所以也称为三杰。
后来时慧宝毫无进益,王凤卿后来倒是很努力,但已没什么大成就,民国四五年后,就显出退化来了。叔岩在光绪末叶,虽未见得怎样好,然确比他两个人高,可是没有能够在宫内唱回戏,他当然是失望的。以后就算是休息了几年,只在春阳票友会混混。然在清宫没有谋到差使,终不甘心,因与袁寒云相熟,遂在袁世凯府中,弄了一名内衙的名义,自己很得意,照了一张内卫制服的相片,特别放大,高高悬在自己客厅中。后有友人告诉他,说内卫不是什么好名义,他才不那么得意了。然他终是很要强用功,对于谭的戏,时刻留神摹仿,所以在那几年中,也颇有进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