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营将士本来就因为蜀军连日来的叫骂憋了一肚子无名火,现在一看到诸葛亮送来的这套女人衣服和首饰,顿时炸开了锅,纷纷叫喊着先斩来使,再破蜀军,以报此辱!

司马懿倒并不生气,他拿起衣服看看,嗯,还是最新款。司马懿心知,诸葛亮用出这等不入流的手段,只能说明他已经技穷了。司马懿再看看蜀军的来使,早就浑身抖得跟筛糠似的。

司马懿一扬手,示意众人安静,然后和颜悦色地对蜀汉使者说:“你不必害怕,我且问你几件事。”

使者虽然心里害怕,但深明大义。他暗下决心,不论你用什么办法,我都绝不透露我军半点机密!

司马懿摆下宴席,与使者家长里短地闲聊。聊着聊着,司马懿问:“诸葛丞相每天作息怎么样啊?睡得好不好?”

使者听到这个问题很高兴,决定借此机会好好宣传一下蜀汉领导人的光辉形象。他回禀:“丞相每天起得比公鸡还早,睡得比猫头鹰还晚,忙着处理公事呢!”

司马懿说:“啊,很勤奋嘛。哪些级别的公事要丞相亲自处理呀?”

使者更得意了,炫耀道:“杖罚二十以上,都亲自过问。”

司马懿说:“呀,管得这么细呀,真厉害。那他每顿吃多少饭哪?”

使者继续宣传:“每顿只吃小半碗,还经常不按点吃饭。”

司马懿说:“你们蜀汉真是有位好丞相啊!难怪你们这么厉害,哈哈哈。”

使者很自豪,觉得自己宣扬了国威,宣传了国家领导人光辉的正面形象,兴冲冲地回去复命了。

使者走后,司马懿扭头对部将们说:“诸葛亮事繁而食少,能活得久吗?”

于是满怀信心地决定坐等诸葛亮挂掉。

然而部将们不答应。在他们看来,自己的主帅简直受了奇耻大辱。堂堂七尺男儿,居然被人鄙视为足不敢出户的女人,是可忍孰不可忍?众将一致请战。

司马懿一看,众将士这次情绪分外激动,如果不答应,恐怕要有人违抗军命。

司马懿略一沉吟,也愤怒道:“诸葛亮的确欺人太甚,必须出兵教训他一下才是,叫他领教领教我大魏铁骑的厉害!”

众将士连连称是,纷纷请缨。

司马懿说:“不过且慢,前日圣上下诏,明确要求我等死守不出,这可如何是好?”

众将士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管不了这许多了!”

司马懿为难地说:“不行啊,要不这样吧,我连夜修书一封,向圣上请战,大家看行不行?”

众将士连声称好。司马懿赶紧修书,语气激烈,表示出强烈的战意。司马懿把这封信封好交给驿吏,心想:圣上啊,这个烫手山芋臣可就交给您了,想必您可以理解臣的用意吧。

千里快递,从渭南前线传到洛阳城。曹叡接到了司马懿的信,哑然失笑。司马仲达呀司马仲达,你跟朕玩这一套。你压不住那些骄兵悍将,却叫朕来替你收拾。好呀,那朕就陪你唱这出双簧!

曹叡装模作样地修了一封回书,指示:“绝不允许出战,严格贯彻先前的防御战略,胆敢再请战者,军法从事!”然后派出一位老臣辛毗,前往监军。

君臣二人心有默契,千里传书只为做一场双簧戏。

卫尉辛毗,是曹家三朝老臣。他脾气刚直不阿,朝廷上下无不忌惮。

辛毗奉命来到渭南前线,劈头盖脸就训斥众将:“皇上已经下令死守,是谁还敢请战?”众将一看,老头儿惹不起,鸦雀无声。

司马懿冲大伙儿无奈地一摊手,表示自己爱莫能助。辛毗又冲司马懿说:“明天开始,老夫每日站在大营门口。谁想出战,就踏着老夫的尸体过去!”

第二天大清早,辛毗果然左手持符节,右手持黄钺,当军门毅然而立,威严赫赫,气场十足。

诸葛亮派间谍来打探,魏军怎么还不出战。间谍打探回来报告:“有一位倔老头儿,毅然仗黄钺,当军门立,军不得出。”

诸葛亮叹道:“这老头肯定是辛毗了。”

护军姜维说:“辛毗一来,想必司马懿不敢出战了。”

姜维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从天水投降过来的魏将。诸葛亮看姜维是个可造之才,时时把他带在身边培养,有让他当接班人的意思。

诸葛亮苦笑:“司马懿本来就不打算出战。他之所以千里请战,不过是做个姿态罢了,表示他也是想打的、能打的。兵法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要是他真能打得过我,哪里还会演这出千里请战的双簧戏?”

姜维暗记在心,不禁重新审视司马懿这个对手。

时间已经到了八月,两军相持了一百二十多天,季节也由夏入秋。陇上的秋天格外多风,十万蜀军在五丈原上累月风餐露宿,铁打的壮小伙儿身体都吃不消了。

更何况是位忧劳多事、夙兴夜寐的老人?蜀汉的顶梁柱诸葛亮瘦弱的身躯再也难以扛住繁重的军务,躺下了。

五十四岁的蜀汉丞相诸葛亮,已经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后人往往怅叹,假如天假以年,蜀汉定能振作,诸葛亮定成其功。

身为当事人的诸葛亮,恐怕并不这么认为。他已经深深地认识到,两国的较量并不是一两场军事胜利那么简单。诸葛亮强支病体,在左右的协助之下,最后一次巡行军营。左右侍卫扶持着丞相,他们第一次发现,寄托着蜀汉百万军民无比信任与梦想的诸葛丞相,竟是这样瘦弱的一位老人,甚至只要轻轻一用力就可以把他提起来。

侍卫的眼眶湿润了。自从先帝驾崩之后,诸葛丞相实在背负得太多、太多了。

诸葛亮巡行军营,看着在风中兀自飘**的“克复中原”的大旗,心中无限苍凉。木牛流马、诸葛连弩、云梯、冲车、井阑,这些熟悉的攻战之具,将不再为我所用矣!

满营战士望着诸葛丞相。限于军纪他们不能擅离岗位,只能这样转动着眼球,尽量让丞相在自己视野里留滞得久一些。谁都不敢想象,这位寄托着十万蜀军军心的老人一旦归天,会是怎样的结果。谁都不敢想象,有朝一日这支军队不再姓诸葛,还能否保持今日的战斗力、今日的光荣与梦想?

诸葛亮巡行了小半个军营,已经体力难支。他咬牙坚挺,继续看着,像许久不曾饮食的人一样饥渴地看着,似乎希望把这一切都深深烙进他的脑海,烙进他的生命。

秋风袭来,彻骨生寒。

诸葛亮仰天长叹:“亮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一阵阵轻微而雄浑的啜泣,升腾在蜀军大营的上空,与五丈原上的秋风暮色交织成一片,引动天地山川为之心感神伤。

诸葛亮到底没有力气巡行完整座大营,只好回中军帐躺于病榻之上。

他把杨仪、费祎、姜维等心腹叫来,安排后事:“我若身死军中,则三军撤进斜谷后发丧。司马懿倘若来追,则按往日成法却之。退军时,以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倘若魏延不愿意撤军,则不必管他,三军自己回撤便是。”

诸葛亮交代完,已经气若游丝。进出中军帐的高级军官,都面色凝重,神情沮丧。守卫的士兵见了,心知丞相即将归天,再一次啜泣起来。

忽然,成都有使者赶来了。来者是尚书仆射李福。李福并不知道诸葛亮即将不久于人世,他只是照例奉皇上的命令前来咨询一些国事。走进中军帐看到丞相病情如此严重,李福手足无措,简直忘记自己来干什么了。

诸葛亮忽然睁开眼睛:“是李福吧?”

李福连忙挪到病榻前,低首向丞相,内心奔腾万千不知道该说什么。

诸葛亮说:“这次来,有什么国事啊?”

李福这才想起,连忙把国事一一询问,诸葛亮强打起十分精神,认真听着,认真履行着自己身为丞相的最后职责。听完,诸葛亮吃力地一字一字叮嘱李福,声音极其轻微但很用力,李福侧耳倾听,频频点头。

满帐将士早已经不忍心看下去。这就是他们的丞相啊,几十年如一日地日理万机,早生华发。

诸葛亮比往常讲得更久一些,好不容易交代完了,李福道一声丞相珍重,上马扬鞭而去。

诸葛亮闭上了眼睛。他静静地享受着这久违的静谧,这是当年在隆中躬耕时候才能享受得到的清闲吧。对啊,隆中还有数十亩薄田待我回去耕作呢!诸葛亮的身体虽然差到了极点,但一直没有咽气,仿佛在等待着什么。果然,过了几天,李福又快马加鞭回来了,连滚带爬跑进中军帐,见到诸葛亮才略放下心来。

诸葛亮听到声响,说:“又是李福吧?我知道你回来的用意。上次虽然交代了那么多事情,但还是有些事情没有交代,又来问我了。你问的事情,蒋琬是合适的人选。”

李福大吃一惊,诸葛丞相尽管已近油尽灯枯,却依然神机妙算,连忙说:“是啊,之前确实忘记问了,丞相百年之后谁可以担当重任。那么请问,蒋琬之后,谁接班呢?”

诸葛亮缓缓地说:“费祎可以接班。”

李福又问:“费祎之后呢?”

众人倾耳侧听。久久没有回答。大家一看,诸葛亮咬紧牙关,紧闭双眼,不再说话。李福不再坚持询问,含泪回成都复命去了。(《三国志》注引《益部耆旧杂记》)

是月,诸葛亮病逝于军中,享年五十四岁。

诸葛亮一生成败功过,后人评说不休。但我想,有两点是没有疑问的:这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有着伟大的人格。

司马懿在渭南大营,最近总觉得眼皮直跳。一天晚上巡营,司马懿见到一颗大星赤红色有芒角,自东北方天际向西南方落下,最后落在了诸葛亮的大营方向。司马懿心想,天有异象,大星陨落,难道诸葛亮死了?

第二天,司马懿派探马去打探消息。探马还没回来,先有五丈原的一些百姓跑来报告:蜀军正在拔营起寨,撤离五丈原!

司马懿心知诸葛亮已死,立即点起军队前往追击。

司马懿的军队很快赶到了五丈原附近,果然见蜀军正在有章有法地撤离。司马懿正要下令袭击,突然见蜀军反旗鸣鼓,要向自己这边杀来。司马懿一惊:难不成又是诸葛亮的诱敌之计?诸葛亮最擅长诱敌深入而歼之,王双和张郃都是死在这上面啊!司马懿不敢紧逼,率军退却。

蜀军也并不杀来,排好阵列从容退去。蜀军退入斜谷,三军发丧,哀声震天。司马懿这才知道诸葛亮果真已死,连忙率军追来,然而已经追不上了。

五丈原的百姓很有黑色幽默,编造了歌谣来讽刺司马懿,说:“死诸葛走生仲达。”

司马懿听到了,并不计较,自我解嘲:“我能料活着的诸葛亮,但是不能料死了的诸葛亮。”

司马懿巡行五丈原诸葛亮军留下的营垒排列方式,长叹一声:“天下奇才也!”

司马懿以这样的评价,向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对手诸葛亮致敬。

司马懿之前听闻诸葛亮的死讯,只觉得惊喜;如今定下神来,才若有所失。这样伟大的对手,一生能遇几人?普天之下,除诸葛亮外,还有谁配做我司马懿的知己?我司马懿一生佩服的对手有两位,另一位是曹操;但我司马懿一生尊敬的对手,只有你诸葛亮一人而已。

司马懿与诸葛亮,这两位不世出的天才的交手,至此画上了句号。他们二人的交手,从纯粹视觉感官的角度来看,并不精彩,没有七擒孟获的从容谲智,没有克日擒孟达的大开大阖;然而他们之所以施展不出这样精彩绝伦的本事,正是因为将遇良才。

司马懿与诸葛亮,就像两位大国手,谨慎地算计着每一步棋,包括自己的和对方的;他们在走出每一步棋之前,都已经事先进行了无数次的思想交锋。兵法有云:知己知彼。他们互相知根知底,倘若世上有这样一种另类知己,司马懿与诸葛亮足以当之!

曹魏的边疆终于可以获得片刻的宁静,而蜀汉的归兵却已经陷入了自相残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