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本书中,我将努力梳理我在人生中的各个阶段所产生的各种想法,而这些想法的主题都是我自己深感兴趣的。不过我从中得出的结论又会让我的思绪跌宕起伏,就像是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一艘被打翻的小船的残骸随波而动。如果我能把它们井然有序地记录下来,自己也可以对此看得很明白,而这些想法也会有一些连贯性。我早就想这样做,而且不止一次,每当开始一段历经数月的旅行时就下定决心,马上开始动手。这样的机会似乎很理想,但问题是我的脑中经常充斥着各种散乱的印象,我会遇到很多奇怪的事,遇上很多让我的想象爆棚的人,于是我就没有时间整理归纳了。当时的情景体验如此真切,我根本没有办法调整心绪去认真审视他们。

阻止我下笔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我讨厌以自己的身份来记录自己的思想,尽管我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写了很多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是一位小说家,但是换一个角度我又可以把自己看成故事中的某一个人物,我更习惯于让我笔下创造的人物来替我说话。我可以决定故事中的人物在想些什么,这比决定自己该想些什么要更为稳健,前者会给我带来快乐而后者简直是一种苦役,我避之唯恐不及。但是现在呢,再去逃避就说不过去了。

年轻的时候,日子显得十分漫长,长得让你想象不到这些岁月也有终结的一天。而到了中年,因为我们对人生有着各种俗套的期待,所以也很容易找个借口,不去做那些该做却不想做的事情,但是总有一个阶段,你会考虑到死亡即将来临,不时会有同龄人离我们远去。我们都知道,人总有一死(苏格拉底也是人,但他也已死去),但是这在我们看来只是一个逻辑推理的概念,直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才会慢慢意识到大限将至。随便扫一眼《泰晤士报》,就会发现六十多岁的人已经可以归入不健康人群。我曾想过,要是这本书还没写完我就死掉了,我会感到十分遗憾,于是决定马上动笔,等此书完成后我就可以异常平静地面对未来,因为已经有了一种功德圆满的感觉。我不再找类似“我还没有准备好”之类的理由,因为这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借口。既然这件事对我来说如此重要,那就应该马上去做。各种意识层面的信息已经全然聚拢到我的脑子里,这使我很欣慰,我要做的就是把它们统统写下来,然后脑子里就可以去装别的事情。我希望这不是我写的最后一本书。一个人写完遗嘱后,并不意味着他马上就要死掉,写遗嘱只不过是提前做好准备,把自己死后的事情处理妥当,这样,人生的最后阶段就可以过得轻松惬意,不再有什么遗憾或者恐惧。写完这本书后,我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接下来的岁月中,我会安然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