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旋在一岁生日那天学会了走路,在爸爸妈妈感动和幸福的泪水中,旋旋一次次从5米之外,一路跌跌撞撞地走到父母的怀里。自此,旋旋开始爬桌子,爬柜子,上板凳,上沙发,捉猫逗狗,蹦蹦跳跳。一开始妈妈只是担心旋旋这样好动不睡觉,会因为缺乏睡眠而影响大脑发育,后来听说这是注意力缺失的表现,妈妈买了许多训练注意力的书陪旋旋一起看,旋旋看书的时候很认真,但好动的症状丝毫没有改善。有人说好动是男孩的天性,也有人说这是多动症的表现,旋旋的妈妈对此忧心忡忡。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好动的男孩,其实正常的好动是精力旺盛和身心健康的表现。

医学上所说的多动症是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又称“轻度脑功能障碍”。患有多动症的男孩,从出生开始到儿童时期,甚至青少年时期都会存在多动的症状,不会有明显的改善。而男孩的好动大多发生在幼儿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动程度会逐渐衰减。

此外,好动和多动症还可以通过以下四点进行区分:一是好动的男孩到了陌生环境,会因为紧张和害怕而保持安静,多动症男孩则在任何场合都不会安静下来;二是好动的男孩因需求不被满足才会哭闹,但在需求得到满足后则会安静下来,而多动症男孩不会因为需求得到满足而停止吵闹;三是好动的男孩有荣誉感,会因为奖励或惩罚控制自己的好动行为,多动症男孩则因为缺乏自制力而无法停下来;四是好动的男孩反应快,动作灵活,而多动症男孩反应迟钝,动作笨拙、失调。

总之,好动和多动症是有区别的,父母不能随便给男孩贴上“多动症”的标签,这会给男孩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

那么男孩正常好动的背后有哪些心理需求呢?

认知心理。男孩需要通过不同的行为来探索和认知这个世界,去了解这个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能量、程度、局限以及是非对错。

取悦心理。男孩需要得到父母的认可,他会用多种行为来显示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希望能够取悦父母,获得父母的表扬和奖励。

被关注心理。男孩有被关注的心理需求,当父母过于忙碌无暇顾及男孩时,男孩会用好动甚至闯祸的方式来引起父母的注意,以满足自己渴望得到关注的心理需求。

另外,男孩也会因先天好动的性格和精力过剩而有好动的行为,父母需要了解男孩好动背后的心理需求,然后及时予以满足,并引导其释放过剩的精力,你会发现男孩好动的行为都是正常需求的表现。

有些多动症男孩,徘徊在好动与多动症中间的灰色地带,他们不是病理上的多动症,而是父母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出了问题。

这类多动症男孩的父母或过于严厉或过于溺爱,在错误的教育方式的影响下,男孩的心理被迫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既然反抗不了来自大人的压力,多动的症状就成了男孩宣泄情绪的出口。

这种多动症男孩的父母大多拥有偏执型人格,他们不但打着“为孩子未来着想”的旗号,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男孩身上,打乱男孩固有的生长节奏,造成男孩的苦闷和恐惧心理,而且这种父母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控制欲极强,一旦男孩违背自己的意愿就严厉地对待男孩,不断地给男孩造成心理伤害。

一般情况下,多动症男孩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品格上的缺陷,大多可以通过心理学理论来解释,也可以通过正面管教来改变。所以,父母要改变男孩多动的症状,首先要从改变自己开始。当然,改变自己比改变男孩难得多,但父母不改变自己,男孩会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发展出各种奇怪的畸形行为。

父母如果能改变自己原有的观念,多去关心和理解男孩,用心去倾听其多动背后的行为语言,会发现这一切都只是男孩不同的需求没被满足时的正常表现。

一棵树上尚且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何况是生活在千差万别家庭中的男孩!他自然也会有千差万别的自我意识和行为表现。当男孩还不具有成熟的道德观、价值观、自我控制力以及对不良后果的可预见性时,他只知道宣泄自己,不懂得自律的意义。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儿童心理问题缺陷和精神病患主要是教育的问题,而不是医学问题,教育训练比医疗更为有效。”她的基本的教育原则是“尽量减少对儿童主动性的干预”,即让孩子在自由的氛围里发展潜力,让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所以父母要关注男孩好动的心理需求,关爱和满足他们正当的需求,给予男孩正确的引导。爱男孩,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不是让男孩成为自己的傀儡,而是让他在好动里找到那个安静的自己。